中國石油特色技術助高原氣田速度效益雙贏
中國石油特色技術助高原氣田速度效益雙贏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9-08-04
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澀北氣田依靠特色鉆井技術,實現鉆井速度與效益雙贏。截至7月31日,這個氣田今年實現95開87完,累計鉆井進尺達到12.3746萬米,同比增加83.5%,節約建設投資2億多元。
這是青海油田公司和西部鉆探公司通過推廣優快特色鉆井技術,千方百計降低產能建設投資,全面實施提速提效工程帶來的明顯效果。目前,這個氣田平均機械鉆速、建井周期、完井周期同比分別提高41.2%、31.6%和40.3%。
澀北氣田屬第四系弱壓實粉砂巖氣田,氣層埋藏淺、層多且薄,地層成巖性差。面對易噴、易漏、易塌、易卡等鉆井難題,青海油田與西部鉆探聯合開展相應技術攻關和先導性試驗,形成適合澀北氣田的優快鉆井綜合配套技術。
設計節約是最大的節約。在井身結構優化設計中,技術人員強化工藝技術措施,簡化井身套管結構,使完井作業時間縮短,平均機械鉆速提高。從地層實際出發,國產套管的使用率提高80%以上,有效控制了投資。調整氣層套管直徑,節省出測固放磁工序的時間,單井縮短完井時間2天以上,提高了鉆機效率。西部鉆探青海鉆井40905隊在設計井深1218米的澀試11井鉆進中,平均機械鉆速達81.58米/小時,創造鉆井周期2.21天的紀錄。
改以往使用的淡水聚合物鉆井液為降濾失效果好、黏度低、能有效提高鉆井液抑制性的強抑制性鹽水聚合物鉆井液,在臺2—2井應用后,有效縮短了起下鉆、循環等時間,電測遇阻率降低12%,全井平均機械鉆速達17.08米/小時,鉆機速度達3436.11米/臺月。
優選完井工藝,完善管竄結構,通過巖性研究分析和篩管防砂模擬試驗,優化割縫篩管參數,規模推廣割縫篩管完井。在臺H1—2井完井施工作業中,技術人員在完井管串加入3.6米長的封隔器進行試驗,取得成功。之后,又在臺H1—1井使用油田生產的割縫篩管成功完井。這項技術消除了射孔完井過程中水泥漿對油氣層的污染,不但保護地層,縮短完井周期,而且可大幅度降低鉆井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