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經濟升級版” 中電投經濟效益持續增長
打造“經濟升級版” 中電投經濟效益持續增長

文章來源: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3-07-16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今年兩會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世界提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思路。時隔不久,在3月底召開的“部分省市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李克強為其給出了更詳細的解釋,“轉型升級要在穩增長中提高質量和效益。要支持企業加快調整優化結構,提高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推動產業向中高端升級,實現進中求好。”
實現質量效益雙增長,這也是中電投集團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目標,這一點在今年上半年被更加明顯的體現出來。截至6月底,全集團累計完成發電量1720.61億千瓦時,煤炭產量2925.12萬噸,電解鋁產量134.15萬噸,營業收入898.15億元,均保持增長。
扛起“保增長”的履責大旗
今年4月,在國資委召開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通報會上,“保增長”被明確為中央企業的首要任務,“這既是重大經濟責任,也是重大政治責任,要以中央企業的‘保增長’,助力全國經濟的‘穩增長’。”
中電投集團如何在復雜的形勢下完成“保增長”的目標?又如何實現質量效益雙增長?
大力開拓市場,優化內部資源配置,強化降本增效,加強風險控制……一系列立足當前、謀劃長遠的決策部署陸續推出。
在清潔能源領域,水電、核電、風電、光伏發電實現較快發展。中電投集團清潔能源比重穩步提升。水電利潤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同比增長36.77%。風電、光伏發電棄風棄光明顯減少,利用小時數增加,大幅增利。光伏發電容量保持全國第一。海陽核電、紅沿河核電進展順利,紅沿河1號機成功進入商業運營。
從數據上看,中電投集團火電一改幾年來的低迷狀況,利潤大幅增長,同比減虧增利47.06億元,重新成為集團公司利潤增長的主要支撐。
在煤炭領域,雖然煤炭銷售價格下降,噸煤成本上升,但依靠內部跨區域煤電聯營,已經擁有超過7000萬噸煤炭產能的中電投集團提高了自身煤炭自給率。
此外,由于鋁價持續低迷,電解鋁出現全行業虧損。而依托產業協同等帶來的成本優勢,中電投鋁業板塊經營情況好于行業平均水平。
在轉變發展方式的道路上,中電投人牢牢抓住了戰略機遇,制約發展的瓶頸難題被一個個攻克,一些重點區域、重點板塊、重點項目取得較大突破。火電前期核準和開工容量創歷史新高。平圩三期、習水二郎一期等煤電基地項目取得核準。一批大容量、高參數火電機組如期投產,重型燃機重大專項申報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積極推進電源結構調整同時,產業集群和跨區域煤電聯營關鍵項目進展順利。蒙東、寧夏、貴州產業集群建設取得新進展。赤大白鐵路擴能過渡工程開工。“走出去”發展邁出新步伐。幾內亞項目特許權談判取得積極進展。上海電力日本光伏發電項目和坦桑尼亞燃氣發電項目,實現了在發達國家和東非電力市場的突破。
管理提升助力質量效益雙增長
“我們必須居安思危,艱苦奮斗,時刻不忘加強管理,挖潛增效,把艱苦奮斗的精神長期堅持下去。只有這樣,我們的企業才有希望,才能長盛不衰。”陸啟洲表示。
自2012年至今,中電投集團在全系統開展管理提升活動,按照國資委“抓住3至5個制約和影響企業發展的關鍵領域,集中力量,重點攻關”的要求,結合企業實際,確定了“全面風險管理、全面預算管理和管理信息化”3個重點領域,實施管理提升的重點突破。
中電投集團以運營診斷為抓手,開展管理診斷下基層,深化對各板塊的運營診斷,有針對性地開展診斷復查,確保整改措施落實到位。在辦公室系統、安全環保系統、效能監察系統開展綜合管理和監督保障診斷試點,解決基層單位存在的管理共性問題。同時,深入開展管理對標,對指標進行優化、細化調整,提高標桿標準,突出管理對標、績效對標和行業對標。數據見證了中電投人在向管理要效益、要增長的道路上留下的堅實足跡。以火電供電煤耗為例,上半年,中電投集團供電煤耗累計降低4.05克/千瓦時。利用小時相對值103.84%,高于當地平均值73小時。
一個發展快、效益好、改革深化的中電投集團正在蓬勃前進。下半年,中電投集團將鞏固已經取得的成果,爭取更好的成績,全面完成“質量效益雙增長、改革發展雙突破”奮斗目標,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