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05-01-05
招商局國際成為上港集團第二大股東
2004年12月29日,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國資委”)、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招商局國際”)、上海同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同盛集團”)、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國資公司”)、上海大盛資產有限公司(“大盛”)于上海簽訂協議,共同發起設立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港集團”)。
上港集團的前身為上海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此次整體改制成為股份有限公司后,注冊資本為185.69億元,股權結構為:上海國資委持股50%,招商局國際持股30%,同盛集團持股19%,國資公司和大盛持股0.5%。招商局國際以外匯現匯出資;其它股東以其持有的原上海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的凈資產作價投入。
招商局國際是總部位于香港的招商局集團在香港的上市旗艦,而招商局集團是132年前創立于上海的中國最早的股份制企業,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家特大型企業之一。去年以來,招商局集團與上海市進行了多次溝通,相互表達了希望加強全面合作的愿望。上海國際港務集團成立于2003年4月,系由上海港務局轉制而來,成立之初便確定了進行多元化改制的目標。
一致的戰略目標和良好的契機促成了本次合作的順利實施,并使本次合作成為上海市與招商局開始全面合作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招商局國際董事局主席傅育寧指出:“入股上港集團是招商局國際完成中國樞紐港網絡戰略布局的重要一步,并將使招商局國際在改善資產結構、提高資產收益等多個方面獲益良多。”
背景資料: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的前身是上海港務局。2003年1月,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改制成為上海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港目前的集裝箱碼頭和公共散雜貨碼頭均由上港集團旗下企業運營,其集裝箱吞吐量和貨物吞吐量在2003年均排名世界第三位。2003年上港集團共完成貨物吞吐量1.89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128萬標準箱。
除集裝箱和散雜貨裝卸業務以外,與港口生產有關的船舶拖帶、理貨、駁運、倉儲、船貨代理和集卡運輸等業務也大多由上港集團旗下企業運營。上港集團在長江沿岸的重慶、武漢、長沙、南京等地的集裝箱碼頭亦有投資。
上海港與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現有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183條,可以直達北美、歐洲、澳洲、波斯灣、地中海、東南亞及東北亞等,每月有1494班次,是中國大陸集裝箱航線最多、航班最密、覆蓋面最廣的港口。
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
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股票代碼:144,“招商局國際”)為首家于香港上市的紅籌公司,現為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之一。
招商局國際核心業務為港口及相關產業,其中包括集裝箱裝卸、散雜貨裝卸、空港貨站及集裝箱制造等。其港口和港口相關業務遍及現時中國經濟最蓬勃的三大區域: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灣地區,是中國和香港最主要的公共碼頭營運商之一。招商局國際亦是目前唯一一家同時擁有及管理上述區域的港口碼頭的公共碼頭營運商,并受惠此獨特的策略方針而迅速成長。2003年,招商局國際所轄碼頭集裝箱吞吐量達995萬TEU。投資上港集團后,由現時至2006年,招商局國際旗下港口碼頭每年平均約有十五個新泊位投入使用,到2006年將達約一百一十個,集裝箱總吞吐量可望達到三千七百萬標箱,在全球獨立港口營運商中將位列三甲。
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為市政府直屬的特設機構。市政府授權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市政府履行出資人職責。
上海同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同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為市級國有多元投資控股公司,于2002年4月1日成立,注冊資金50億元人民幣。公司作為洋山深水港工程開發建設的主體,主要承擔洋山深水港項目的投資管理,還可視情參與其它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和新興產業的發展。
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是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1999年10月15日,注冊資金50億元人民幣。作為上海市政府批準成立的一家市管綜合性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其主要任務是通過市場手段,盤活市政府授權經營的國有資產。公司下設上海國有資產處置有限公司、上海國鑫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國智置業發展有限公司、上海達盛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和鼎通投資有限公司(香港)等五個全資子公司。
上海大盛資產有限公司
上海大盛資產有限公司是上海國有獨資綜合性投資控股公司,于2002年11月18日成立,注冊資金30億元人民幣。公司的主要任務是按照上海新一輪國資改革發展戰略要求,貫徹上海市國有資產結構調整意圖,通過戰略性持股和收購、兼并等手段,促進上海產業整合和企業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