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抗震救災專家組奔赴四川災區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抗震救災專家組奔赴四川災區

文章來源: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 發布時間:2008-05-14
5月14日早8時30分,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抗震救災專家組一行8人啟程前往四川災區,第一站抵達成都,并將立即深入阿壩災區。該院8位專家作為此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抗震救災專家組的主力成員,將對災區進行震后房屋鑒定和各質檢站的技術指導工作,發揮技術支撐作用。
專家組到達災區后,將對當地震后房屋的損壞程度作出應急評估,給出初步的安全性建議,盡早讓露宿的群眾到滿足抗震設防要求的房屋中避難;并配合災區周邊地區質檢站抽調的質檢隊伍,做好相關培訓和技術指導工作,提供可參照的相關規范性技術文件、用于現場登記的標準化文件和其他有關抗震救災的宣講材料。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王俊院長為專家組送行,他要求專家組成員要充分發揮建筑抗震技術領域“國家隊”的作用,按照有關政府部門和當地救災指揮部的要求迅速投入救災工作。他還叮囑專家組成員在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災工作的同時,注意自身安全,把困難考慮充分,確保團隊順利完成任務,平安健康歸來。
專家組成員表示將不負眾望,全心全力做好救災工作。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此次赴災區進行抗震救災工作的專家包括:黃世敏、葛學禮、于文、尹保江、榮維生、薛彥濤、曾德民、姚秋來。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于1975年遼寧海城地震后組建工程抗震研究所。建設部防災研究中心、建設部抗震辦公室也設在中國建筑科學研究。多年來,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抗震防災領域的技術人員始終以發展我國工程抗震事業為己任,開展行業所需的基礎性及公益性技術研究,在強地震地面運動、震害調查、城市抗震防災規劃、國家標準規范編制、建筑抗震鑒定與加固、結構振動檢測與試驗、隔震與減震及建筑物綜合加固改造新技術研究開發方面在工程抗震界均占主導地位,先后在北京、天津、唐山、張家口、云南省等地設立了多個強地震觀測臺站,建立了國內外強震記錄數據庫。與云南省地震局聯合捕捉到1988年11月云南瀾滄—耿馬地震的主震(M7.6級)和強余震地面運動加速度記錄,豐富了中國的強震加速度記錄數據庫,為城市抗震防災規劃和建筑抗震設計提供了寶貴的資料。配合建設部,針對發生在我國境內的歷次有影響的地震,派技術人員赴地震災區進行震害調查,如唐山、瀾滄—耿馬、麗江、伽師、包頭等,收集到大量的震害資料及照片,為我國建筑抗震設計、加固及震后修復技術的研究提供了基礎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