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衛通唐家山堰塞湖水文災情視頻監測衛星通信保障紀實
中國衛通唐家山堰塞湖水文災情視頻監測衛星通信保障紀實

文章來源: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8-06-05
5月30日,唐家山堰塞湖全線告急!三分之一潰壩方案全部啟動,潰決范圍內已累計撤離群眾19萬人,二分之一及全潰方案將根據唐家山堰塞湖泄流的具體情況隨時啟動……
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一方面要保證救援人員和災區群眾的安全,另一方面要及時了解唐家山堰塞湖大壩的情況,為搶險救災工作快速決策和指揮提供準確依據。此時,中國衛通抗震救災成都指揮部受命于危難之間,快速成立8支唐家山衛星應急通信保障小分隊,在面臨堰塞湖大壩可能隨時出現險情的情況下,在所有武警官兵在向外撤離和已經完全撤離的情況下,中國衛通技術工程人員克服了作業地點險情不斷、缺吃少喝等重重困難,經受住了生與死的考驗順利為預選監測點安裝開通了監測視頻傳輸衛星端站,將水域水文監控視頻圖像實時傳回唐家山堰塞湖避險疏散指揮部……
臨危受命 奮不顧身
5月31日凌晨4:00,中國衛通8組唐家山衛星應急通信保障隊16名技術人員攜帶12套衛星寬帶固定站設備,從成都緊急奔赴綿陽唐家山堰塞湖避險疏散指揮部,經綿陽機場空降到唐家山堰塞湖大壩,執行堰塞湖水域水文災情視頻監控衛星通信保障的緊急任務。
5月30日20:00,中國衛通抗震救災成都現場指揮部應綿陽避險疏散指揮部要求執行唐家山堰塞湖水域水文災情視頻監控的任務后,中國衛通抗震救災成都指揮部立即在副指揮長孫斌同志的主持下召開了緊急部署會議,成立了8組唐家山衛星應急通信保障小分隊,由四川衛星應用部總經理楊雷任隊長,所有隊員第一時間內全部進入備戰狀態。22:00,緊急采購的纜線等配件準備完畢;22:30,從40公里開外的龍泉庫房的12套衛星端站設備運抵成都;31日凌晨3:45,12套設備完全測試完備。31日凌晨4:00從成都出發,6:30左右到達綿陽, 7:10在綿陽機場乘直升機空降到唐家山相關水域實施水文災情視頻監測。
奮戰絕壁 再闖孤城
唐家山堰塞湖大壩3個監測點由羅偉、肖勇毅安裝。他們31日7:10到機場,8:20乘坐直升機;9:00空降大壩。第一個站10:50開通,第二個站16:40開通,第三個站19:10開通。由于須運送的通信設備等必備物資較多,衛通工程師為了減輕飛機負重,隊員均沒有攜帶食品、水、帳篷等生活物資。中國衛通工程師到達現場后發現,大壩土質松軟、幾乎沒有一塊平整的土地架設衛星站點,同時,所有設備都須親自扛抬才能挪到預選的監測點安裝地點。惡劣的環境,使得安裝時間超過預期。工程人員沒有食物、沒有水,只能靠在大壩上撿拾已撤離的武警官兵余留下來食品和水對付。當晚,他們就住在唐家山堰塞湖的大壩上。
6月1日早6點2名衛通工程人員有早早起來,再次對所安裝的3個監測點進行全面巡檢、給發電機加滿油后才乘直升機離開大壩,于12:00左右返回綿陽待命。
6月2日7:00,熊魯剛、劉亮又乘直升機進入唐家山堰塞湖大壩安裝第四個監測點。這個監測點主要目的是監控大壩管涌情況,此時大壩上武警官兵已經全部撤離,大壩管涌現象更加嚴重,整個唐家山堰塞湖只留下了12名武警在山上高地值守,形勢更加嚴峻。2日15:00第四個監測點開通。
北川縣城的監測點由王城、馬真來安裝完成,31日12:00乘汽車從綿陽出發,由于道路險峻加上余震不斷16:00左右才到達北川縣城。北川為5.12大地震的宏觀震中,其慘狀超乎想象,此時的北川已是一座空城,看到的只是雞犬相殘的恐怖景象。監測點選擇在一座已大部分坍塌的4層居民樓樓頂,由于垮塌,整個樓頂還余下不到3平米大小,并且樓梯已全部損廢。技術人員是架樓梯將設備搬運上樓。該站點31日17:00順利開通。
重任圓滿完成 堅守仍在繼續
截止6月2日15:00為唐家山堰塞湖及堰塞湖下游地區開通了11個視頻監測點,各監測點視頻已經全部接入綿陽避險疏散指揮部。開通的監測點傳回的視頻圖像將為唐家山堰塞湖避險疏散指揮部提供直觀準確的依據,該項目事關堰塞湖下游幾百萬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對盡可能減少次生災害的損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6月1日中央電視臺多次現場連線進行追蹤報道,中央相關部委領導對唐家山堰塞湖水文災情視頻監測工作也高度重視。為圓滿完成這項保障任務,6月1日,中國衛通芮曉武總經理指示成都現場指揮部副指揮長、四川分公司總經理孫斌同志及姚發海同志親自到綿陽現場指揮。
6月2日18:00孫斌同志率唐家山堰塞湖衛星通信應急隊部分工程師返回成都,熊魯剛、高延明、王城、羅偉、劉亮5名技術工程師仍然留守在綿陽避險疏散指揮部做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