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8-01-02
時值年末,中國投資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投”)海外再次亮劍,12月19日,中投公司與大摩達成協議,購買后者發行的約50億美元的股權轉換債券。
屈指算來,這已經是中投公司成立三個月來的第三筆投資,此前的兩筆分別是投資30億美元入股美國黑石集團、花費1億美元參與中國中鐵股份H股IPO。
思路轉變
今年早些時候,中投公司非執行董事、財政部副部長李勇曾公開表示,公司將其2000億美元資本金中的三分之一用于對中國農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這兩家國有銀行擬議中的注資。中投公司另有三分之一的資本金已用于向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購買資產,后者在國內最大的幾家銀行和證券公司中擁有股份。
按此比例計算,中投公司真正用來投資的資金只占總資本的三分之一(約合667億美元),而公司的第一次出手也恰好選擇了當時IPO的黑石集團。
資料顯示,今年5月份,還在籌備中的中投公司以每股29.605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黑石集團30億美元的股份(黑石集團6月22日在紐交所掛牌交易,每股發行價格31美元,中投以相當于其IPO價格折讓4.5%的優惠價購買黑石的部分無投票權股票)。
8月中旬時,黑石的股價最低曾跌至22.04美元,中投的投資也經歷了從浮盈到浮虧的大起大落的過程。12月27日,黑石(BLACK STONE)在納斯達克的收市價為22.98美元,較前一個交易日下跌1.14%.根據記者的測算,中投對于黑石的投資賬面浮虧約為五分之一。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經濟學家分析指出,中投對于黑石的投資股份鎖定期為四年,四年之后的行情如何尚難以預料。中投選擇黑石作為投資標的的大方向是對的,但顯然中投在此前的談判中應該更主動一些,爭取到更低的折扣價作為對喪失流動性的一種補償。某種意義上講,中投首戰的失敗是在為自己的經驗不足而埋單。
12月19日,中投在休養生息了三個月后再次在美國上演資本故事,不同于以往的IPO思路,此次利用了大摩對沖資產后資金鏈條的緊張,拿下了大摩9.9%的股權。
資料顯示,該可轉換股權單位存續期限為兩年零七個月,年利率高達9%,到期后必須轉換成大摩上市交易的股票,轉換價格最高不超過參考價格的120%,而參考價格由大摩12月17日開始的一周股價確定。
東莞證券首席分析師李大霄表示,中投進入摩根士丹利遵循的是危機投資的原則,這個時候進入對方可能會比較受到歡迎。
而人民大學教授李永森則公開表示,此次中投的投資手法更為巧妙,由于次貸危機的沖擊,美國不少金融機構資金鏈緊張,此時它們對外來投資者的要價會低一些。此前,大摩恰好正因沖減掉了數十億美元的資產而舉步維艱,中投此時的投資可謂雪中送炭。
據悉,中投公司此次持有的是已上市的大摩的可轉債,它在存續到期前實際是債券,享有較高的固定回報,而在到期日之后,該債券將全部轉化為股票,中投也將成為大摩的第二大股東,潛在的風險因素只是大摩股票的下跌風險,顯然此次的勝算更大。
遠近交錯
從美國、香港、美國,中投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先經歷了一個區域的輪回。在力拓美國市場同時,中投的投資區域也蔓延到了香港,在熟悉的領域尋找風景。
12月初,中國中鐵同時在上海與香港進行IPO,在公司招股書的“策略投資者”中,名單最末位的是Best Investment Corp,就是中國國家投資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作為被引入的九名中鐵H股的基礎投資者之一,不同于此前的高調搶灘黑石,中投方面特意地保持低調,認股金額也從動議中的5億美元減少至最后的1億美元。
按照中鐵H股招股時候所確定的價格區間5.03港元/股~5.78港元/股計算,12月26日中國中鐵在聯交所的收盤價格為11.26港元,中國中鐵的賬面價值已經翻了一番,1億美元的投資增長了近一倍。
對此,坊間人士評論,中投在黑石受挫后,轉戰香港市場選擇內地企業中鐵,1億美元的投資顯然不能和之前的30億美元相提并論,但此舉更大的意義在于標明了中投公司的另一種區域路徑,表明了對內地優質企業同樣有足夠的熱情,從而也昭示給國外機構投資者參與其中的信心。
“中投參與中鐵H股的IPO,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被解讀為失血過多后的一次短暫的補血過程。”齊魯證券張賓如是評價。
“不排除明年中投將協助更多國內的優質藍籌力拓海外市場,在協助進行IPO的同時更助力于產業的并購與升級。從這個意義上看,先熟悉香港的紅籌企業更有利于下一步的資本運作?!币晃槐本┑耐顿Y人士則分析。
相關新聞:
主權財富基金:國家財富的新生產方式
我們視線的另一端之所以投向國家主權財富基金,很重要的一個誘因是中國國家主權財富基金的誕生,手持2000億美金的中投公司一舉成為全球主權財富基金俱樂部的新貴。
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的蓬勃興起,主要的誘因之一是弱勢美元,隨著美元的貶值,持有大量美元外匯儲備的國家不得不尋找多元化的投資途徑,以確保其國民財富不至于不斷縮水,中投也是在此情況下應運而生。
不過,中投的起步并不順利,今年5月,尚未成立的中投公司斥資約30億美元以29.605美元/股的價格購買黑石近10%的無投票權股票,12月29日(北京時間),黑石在紐交所的收盤價為22.89元,中投此筆交易賬面虧損約6.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50億元。此后,中投當然沒有就此中止對外投資的步伐,而是先后動用1億美元參與中國中鐵的H股戰略配售。近期更是斥資50億美元入股美國著名投行摩根士丹利。
像中投這類以國家的名義存在的資本,即便其尋求的增值路徑和其他金融資本沒有很大不同,但僅僅因為其國家背景就足夠引起各方關注,中投公司是否可以借鑒已有的同行如淡馬錫、阿布扎比投資局等主權財富基金的運作經驗?如何確保在安全的情況下確保國家財富的增值?這更是中國主權財富基金所遭遇的現實挑戰。
為此,我們推出了全球主權財富基金投資路徑圖,意在追溯這些基金的以往投資軌跡,尋找他們的投資理由和財富流向,還原戴著神秘面紗的主權財富基金的真實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