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發布時間:2008-08-01
原本,住在舒適的房子里,看看電視,上會兒網,空閑時給朋友打個電話,然而這一切都讓突如其來的地震變得異常艱難……
來自中國鐵建、國家電網、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的建設者們日夜奔忙在災區支離破碎的土地上,為的就是讓災區重現往昔的生活,讓災區人民找回失去的幸福。
還是當年鐵道兵
在四川德陽市綿竹漢旺鎮武都受災群眾過渡安置點,矗立著一排排整齊、寬敞、明亮的彩鋼板房。公共廚房、公共衛生間、供水點、垃圾收集站、醫療診所、商品零售店、中小學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7月24日,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參與天津援建的4.5萬多套安置房全部落成。由于這些安置房設計合理、建設標準高,已經成了災區群眾安置點的“樣板房”。
可是誰能想到,這里曾是整片整片潮濕的稻田。要建安置房,必須先用土石墊高,再鋪上混凝土。由于余震不斷,工程難度很大。為了讓受災群眾盡快有個遮風避雨的家,地震后九天,十八局集團就裝載著推土機、挖掘機、平地機等大型運輸設備從遂寧開向災區。
為了讓安置房設計更符合災區群眾的生活特點,十八局集團等援建隊認真向當地村民征求意見,設計出多套建設方案,供村民選擇。考慮到地震發生之后,村里殘疾人增多,一些村民可能要坐上輪椅,援建隊將安置房的進戶門口設計成坡道式,整個安置點小區也設計了多項無障礙設施。
在北川,中國鐵建所屬十四局集團援建隊員,冒著余震,頭頂危石,行程數百公里趕到安置房搭建地點。踏著半米多厚的淤泥,援建隊員們人推肩扛,前拉后擁,把臨時居住帳篷搶運進現場,火速展開過渡安置房的建設。這里,白天帳篷內溫度達到攝氏50多度,可夜里蓋一床被子還冷,許多同志得了感冒,黨委副書記陳保京邊輸液,邊指揮施工。經過晝夜奮戰,終于按期在7月5日之前優質完成了4000多套過渡安置房的搭建。
中國鐵建所屬的十三、十四和十八集團公司的3000多名建設者,先后在北川、平武、汶川等地,承建活動板房2.2萬多套,被災區群眾親切地稱為“脫了軍裝的子弟兵”。
吹響保電“集結號”
翻開國資委推選的央企抗震救災表彰名錄,密密麻麻羅列著來自國家電網的優秀集體和個人,不禁讓人想起給災區帶來光明的那些匆忙的身影,想起那些溫暖的片段。
德陽220千伏變電站是在雨中搶修完成的,這個變電站擔負著整個綿竹縣城的供電。天下著大雨,電網員工連夜搶修。碰到余震就停一會兒繼續干。30多個小時后,變電站具備了投運條件。
在北川,不時能見到一人多高的巨石橫在路中,被砸扁的汽車隨處可見。在山上搖搖欲墜巨石的威脅下,保電員工巋然不動。
綿陽的九洲體育館,是來自各地的上萬名受災群眾的“生命中轉站”。體育館外,電網員工徐郁等人守護著一輛應急電源車,照亮了數百平米的體育館。部分來自安縣西苑高級中學的學生們拿出了書本,輕輕誦讀著。
為全力保障抗震救災的用電需要,國家電網公司吹響了保電“集結號”,緊急調集了1163臺應急發電車,湖北、湖南、江西、河南、重慶五個省市電力公司專業搶修隊伍4000余人,各種配電變壓器、電桿等搶修物資,迅速集結到四川災區,加快電網搶修恢復。到7月10日,隨著重慶市電力公司搶修的220千伏安縣變電站驗收投運,五省市電力公司在四川災區全面完成了45座變電站的搶修任務。遭受地震重創的四川省電力公司,2萬多名搶修員工強忍悲痛,搶修恢復了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23座,搶修恢復10千伏及以上線路1001條。確保了受災群眾用上安全電、放心電。國家電網公司廣大員工加班加點,不辭辛勞,保證安置點接電工程的進度不落后,共計為180萬頂帳篷,150萬間活動板房和150萬間簡易住房提供了電力供應。
架起通信生命線
對于眾多身處災區安置點的老百姓來說,每天除了必需的衣食住行,通過電話、手機與外界聯絡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了。
日前,首期45套板房營業廳在綿陽受災群眾安置點全部安裝完畢。營業廳雖然簡陋,卻可以辦理電信的各項業務,基本滿足了廣大受災群眾的通信需求。中國電信綿陽分公司還專門對當地援建人員推出了小靈通“重建家園卡”,該卡長話、市話網資費均統一為0.15元/分鐘,大大方便了援建工作的通信聯絡。
汶川地震后,大量殘疾人士面臨生活和就業的障礙。為給這些殘疾人員提供便利,中國電信積極利用信息網絡技術推進殘疾人信息交流的無障礙。一方面在受災區域的主要營業場所設立殘障人士無障礙設施,同時積極為殘疾人開發通信信息產品和通信服務。包括加大“電話收音機”的推廣,為殘疾人提供電話收音機業務;開通“無障礙信息服務網站”,讓盲人也能無障礙地上網獲取信息;開通“號碼百事通愛心熱線”,為殘疾人提供康復醫療、就業培訓、法律援助等多方面的綜合信息服務等。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殘疾人的工作學習生活質量、增強了他們融入社會的能力。
提起中國移動,北川縣邊遠山區的老百姓都會豎起大拇指。為搶救當地受損光纜,中國移動與濟南軍區紅三團官兵,冒著余震不斷、山體塌方的危險,穿越大片原始森林,攜手創造了2天完成平武土城至泗洱65公里山區光纜布放的奇跡。
本著“多、快、好、省”地恢復災區通信基礎設施的理念,目前中國移動已經實現了災區所有縣、鄉、村、受災群眾安置點的移動通信覆蓋,所有災區服務點已全部恢復正常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