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開創具有大型國企特色的扶貧模式
中國石油開創具有大型國企特色的扶貧模式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9-11-09
作為大型國企的代表,中國石油堅持定點扶貧和對口支援相結合,通過基礎設施改造,在貧困地區興建民生工程和完善公共服務,改善生態環境,讓援建地區盡快脫貧。與此同時,堅持開展科技扶貧和智力扶貧,加強農牧民培訓,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走出了一條大型國企的特色扶貧模式。
2009年,在應對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中國石油提出“援建項目資金不減、援建項目水平不低、支持力度不降、與受援地政府和群眾的溝通不削弱”的原則,今年援建的牧民安居、鄉村衛生院、“牧民光伏光明”、人畜飲水等工程于10月初全部交付投用,解決了大批農牧民居住、照明等多種困難。今年,他們在定點扶貧地區共投資4000多萬元援建了15個群眾急需的項目,惠及新疆、西藏、河南和三峽庫區的廣大群眾。
從上世紀80年代國家開展扶貧工作以來,中國石油一直是扶貧工作中的重要一員。隨著扶貧攻堅進入新階段,尤其是2002年以來,中國石油開始對新疆吉木乃、青河等6個縣和河南范縣、臺前2個縣實行定點扶貧,組織實施了“整村推進”、抗震安居、水利灌溉、醫療衛生院所、教育培訓校舍等85個扶貧開發項目,累計投入資金8307萬元、捐物折款1454萬元。今年又對新疆6縣的援建項目進行整體規劃,確定投資2281萬元,進一步援建11個“整村推進”項目。中國石油投資建設了萬畝自壓噴灌農田,使4個貧困村戶均耕地面積翻了一番,達到人均6畝,并實現了穩產高產,徹底結束了當地農牧民靠天吃飯的歷史。數據顯示,2008年,新疆6縣的生產總值達64億元,比2002年增長41億元,年均增長18.6;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3563元,比2002年增加1644元,年均增長9.8%。
7年來,通過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中國石油定點扶貧工作取得成效,去年被國務院開發領導小組授予“中央國家機關等單位定點扶貧先進單位”稱號。
在長期的扶貧援建工作中,中國石油確立了“五個保障”:即組織保障,從總部到相關企業都成立了組織機構;資金保障,每年列出專項資金從事扶貧工作,企業生產經營再困難,扶貧、援藏項目資金不減;技術保障,發揮企業技術優勢,聯合現有的科研院所提供項目技術支撐;人才保障,先后選派81名業務精湛、年富力強的干部到受援地掛職扶貧;制度保障,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科學規范的扶貧援藏制度。
作為國家的重要骨干企業,中國石油有義務有責任為國家的減貧與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由過去的單一給資金、建項目向“整村推進”綜合配套轉變。在援藏方面,由過去的捐物、建基礎設施向科技和智力援藏轉變,在受援區推廣風能、太陽能互補照明和采暖技術,解決了大批藏族牧民長期摸黑受凍的問題。未來兩年,中國石油將無償對西藏受援區的醫療衛生人員進行全面培訓,探索建立一套北京到西藏受援地的遠程教育和培訓、遠程醫療診斷系統,以提高西藏的教育醫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