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鋼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王崇倫建塑像
鞍鋼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王崇倫建塑像

文章來源:鞍山鋼鐵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9-11-20
11月20日,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在全國著名勞動模范、“走在時間前面的人”王崇倫工作過的地方——鞍鋼重機公司舉行王崇倫塑像揭幕儀式。
全總書記處書記、黨組紀檢組組長王瑞生,鞍鋼黨委書記、總經理張曉剛為王崇倫塑像揭幕。
王崇倫是與老英雄孟泰同時代的鞍鋼勞動模范,在全國有著廣泛的影響。在他身上充分體現了“創新、求實、拼爭、奉獻”的鞍鋼精神。在鞍鋼編撰的《企業文化手冊》上,王崇倫與孟泰一起被譽為“永遠的鞍鋼功臣”。
王崇倫是鞍鋼工人階級的優秀代表,是鞍鋼廣大職工的光榮和驕傲,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毛澤東同志稱贊王崇倫是“青年的榜樣”。1951年至1953年,他先后改進8種工具,提高工效5倍至10倍。1953年,他創造了“萬能工具胎”,提高工效6倍至7倍。這一年,王崇倫完成了4年1個月又17天的工作量,成為全國最先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一線工人。此后,他又多次進行技術革新、改造,為鞍鋼生產和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在他革新精神的影響和帶動下,我國工業戰線曾經掀起轟轟烈烈的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的熱潮,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的工業化進程,為工業戰線的技術創新事業開了先河。其經驗曾被毛澤東同志稱為“創造了一個鞍鋼憲法”。
在建國六十周年之際,王崇倫與老英雄孟泰等全國60名勞動模范一起被評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力的勞動模范。
王崇倫的事跡鼓舞著鞍鋼幾代人,他的創新精神也成為“創新、求實、拼爭、奉獻”的鞍鋼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鞍鋼幾代人的傳承,形成了具有鞍鋼特色的創新文化。特別是“九五”以來,鞍鋼形成了以創新求發展的全員理念共識;形成了明晰的企業創新發展戰略;培養造就了一支創新型人才隊伍和技能型職工隊伍;通過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開發出一大批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2008年鞍鋼被命名為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
鞍鋼集團公司舉行王崇倫同志塑像揭幕儀式,為的是永遠緬懷這位“走在時間前面的人”。在企業改革發展的新的歷史時期,尤其是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未消除,企業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鞍鋼要實現“全面騰飛”的奮斗目標,不僅需要一流的裝備,還需要一大批立足崗位、勇于創新的職工隊伍。引導廣大職工學習王崇倫事跡、弘揚王崇倫勇于創新的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鞍鋼將以此為契機,積極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全面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引領鋼鐵行業的發展方向。以建設創新型企業為平臺,以職工素質工程為著眼點,大力培養知識型職工,緊緊圍繞生產經營的重點和難點,廣泛開展貼近生產實際的技術革新和合理化建議活動,深入挖掘廣大職工中蘊涵的巨大創造力和生產力,堅定信心、共克時艱,為鞍鋼加快“四個轉變”,實現 “全面騰飛”奮斗目標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