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特別通報表揚了大唐貴州發耳發電有限公司,充分肯定了該公司在搶購燃煤、抗旱保電工作中作出的積極貢獻,并對該公司在困難面前表現出來的社會責任感和顧全大局的精神給予高度評價和贊譽。
大唐貴州發電公司所屬貴州發耳發電公司,是“西電東送”的主要電源點之一。年初以來,在西南地區旱情不斷加重,水電出力陡降,火電機組負荷急劇攀升,尤其是在全國“兩會”期間,按照貴州省經信息委“確保兩臺機組運行”的要求,發耳發電公司積極響應,實現了兩臺機組在網連續高負荷運行20天,超額完成了發電任務。但隨后驟然增加的負荷,使該公司電煤庫存出現持續走低局面甚至燃耗殆盡。同時,貴州省政府和南方電網又對發耳發電公司燃煤庫存量提出了更高目標:以4月14日庫存3萬噸為基礎,4月19日庫存務必達到10萬噸以上,4月28日左右要達到20萬噸。而在煤源方面,由于配套煤礦建設滯后、周邊的主力礦井進行安全整改、更換采面等因素,電煤供應嚴重不足和不均衡,使得煤場庫存常常是捉襟見肘、岌岌可危,加劇了“煤荒”局面的嚴重程度。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邊是用電水平的不斷攀升,抗旱保電十萬火急;一邊是煤場庫存為零,“糧倉”空空如也,真可謂是“四面楚歌”!對此大唐貴州發電公司深感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更深感責任之重大和任務之艱巨。
情況萬分緊急,不容任何遲疑和猶豫!大唐貴州發電公司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大局意識為重,主動出擊,迅速組織召開電煤搶購專題會,由公司分管領導率燃料管理中心負責人組成的保電煤工作組立即奔赴現場,與發耳發電公司相關部門和有關人員一道,充分發揚“四千”精神,多渠道、多途徑、多手段迅速開展電煤協調工作。
在合同方面,完成了電煤合同談判、簽訂了重點電煤供應合同,為電煤的催交催運奠定了基礎。
在煤源方面,積極協調發耳煤業、玉舍煤業、格目底煤業三大國有重點煤礦,摸清情況,請求最大限度增加供煤量;督促水城縣煤炭公司全力組織供應,力爭每天不少于1.2萬噸;積極開拓新煤源,主動與盤縣政府銜接、竭力尋購境外煤,乃至云南等地煤源,不惜開通遠距離電煤供應渠道,爭取每天供應2000噸。同時,本著“有煤就買、顆粒歸倉”的原則,努力拓寬市場采購渠道,爭取每天進煤量不少于5000噸。
經過2個多月的不懈努力,發耳發電公司的電煤供應局勢逐步趨于好轉,并于4月16日創下了公司日進煤量2.3萬噸的歷史新高。至5月16日,該公司電煤庫存已回升到15萬噸,保證了機組的正常運行,為全省抗旱保電工作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常言道,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大唐貴州發電公司審時度勢、同舟共濟、全力以赴,順利完成了省政府和南方電網下達的任務,為“兩會”及抗旱保電特殊時期的社會用電提供了保障。關鍵時刻彰顯了大唐氣節,打響了“大唐品牌”,實現了變“四面楚歌”為贊譽聲聲的完美轉身。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