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四院的科研工業區和生活區,綠色是主旋律,滿眼盡是綠樹掩映,花木蔥蘢。化工廠區不再有濃烈的刺鼻氣味,機械廠少了刺耳的轟鳴聲,冒著濃煙的煙囪已成為四院人記憶中的歷史片段。同時,該院以環保節能低碳為特色的一批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項目和產品也在社會上樹立起了形象,占據了一定的市場。
一直以來,該院把節能減排工作作為提高生產經營質量,增加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大力實施節能減排改造,通過工藝改進、技術創新、設備更新等有效手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航天技術在節能減排領域的研究應用,大力開發環保型新材料和新產品,服務國民經濟向低碳方向發展。
享受“綠色”生活
“綠色航天”、“綠色四院”,是四院人一直以來積極努力的目標。在科研生產和生活社區,該院連續幾年來投入大量經費來栽植樹木花卉、鋪設草坪、綠化環境。同時,該院大力開展節能減排宣傳教育,普及節能減排先進技術,傳播節能理念,普及節能知識。自從機關辦公室倡導勤儉節約的良好風氣,營造文明辦公、綠色辦公的新風尚以來,如今“節約用水、節約用材、節約用電、節約用紙”已經成為該院員工的自覺行動。
如今,在該院的社區超市,人們手里提著的購物袋不再是一次性難以降解的塑料袋,取而代之的是富有航天文化和企業特色的可循環使用的環保購物袋。
追求“綠色”效益
不斷加大對高耗能、高污染的工藝環節及設備技術改造的力度,積極推廣、應用節能減排新技術、新裝備和新產品,是該院加強節能減排的重要舉措。結合“節能降耗、降本增效”活動和“萬人獻萬計,天天有改進,降本增效益”活動,該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實施節能減排改造項目。
該院對煉膠機循環水系統進行改造后,每年可節約水5000噸;配套建設了600噸中水回用系統,大大增加了水資源的利用率,并獲得了地方環保部門的專項補助資金。該院天華化工分公司采取技術可行、經濟合理以及環境可以接受的措施,利用多級沉淀和廢水循環處理使用的辦法,對原有的污水處理設施進行改造,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減少了廢水外排。
在生產中,該院對原材料進行精細化管理,杜絕各種形式的浪費,對用煤實行經濟責任制,強化進煤質量以及數量的把控,堅持錯峰用電,減少集中排放時間。該院所屬的科技公司天風動力廠實行“看天”供暖,年節約用煤近千噸,2009年被評為西安市節煤先進單位。7414廠結合熱處理工藝的特點,實行一爐多用,滿負荷生產,盡量減少熱處理間斷開爐次數,節能效果十分明顯。
開發“綠色”產品
該院結合國家節能減排政策,不斷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復合材料等技術在節能減排領域的研究和應用。
該院開發的碳纖維芯鋁導線在耐腐蝕、耐高溫等方面的性能遠遠優于傳統鋼芯鋁絞導線。使用該導線可以大大降低遠距離輸送中的電力損耗,有效解決電纜下垂問題,減少塔桿,節省用地,降低運營成本,增加輸送容量,有助于構造安全、環保、高效節約型輸電網絡,目前已在陜西部分地區掛網試運行。
利用太陽能發電是國家重點扶持和鼓勵的產業,而多晶硅是太陽能電池產業的基礎原料,也是制約太陽能產業健康發展的主要瓶頸。該院以新能源市場為導向利用碳/碳復合材料的技術優勢,開發出了半導體工業和光伏產業硅晶體生長用碳/碳熱場材料產品,將逐步替代進口傳統石墨產品并出口創匯。
利用航天防腐技術的成熟經驗,將不同材質管道的優異性能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該院研制開發出的雙金屬復合防腐管道,具有極高的性價比,在石油、化工、環保、食品及醫療衛生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國家節約了鋼材等重要原材料,降低了資源消耗。
此外,該院還研究開發了玻璃鋼環保容器、增雨防雹火箭、復合推進劑壓裂彈等新材料和節能環保產品。這些新材料和新產品在技術上取得了新突破的同時,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