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2日,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華鱘研究所在長江宜昌江段開展了2010年度中華鱘暨長江珍稀魚類增殖放流活動,這是中華鱘研究所成立以來的第50次增殖放流中華鱘。至此,中華鱘研究所累計向長江、珠江流域放流多種規格的中華鱘500萬余尾。
本次活動共放流2007年人工繁殖的全長125厘米、體重10千克左右的亞成體子一代中華鱘1尾,2008年人工繁殖的全長90厘米、體重5千克左右的子一代中華鱘1000尾,2009年全人工繁殖的全長50厘米、體重350克左右的子二代中華鱘5尾,2009和2010年人工繁殖的胭脂魚1000尾。為便于科研跟蹤,對本次放流的全部魚種采取無源集成收發器(PIT)進行了標記。
此次放流的5尾子二代中華鱘,由中華鱘研究所2009年10月首次全人工繁殖獲得,經過科研人員8個月的精心養殖和野化馴化,其體征、食性及適應性方面均與子一代中華鱘無差別,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子二代中華鱘種群。將它們放歸長江,旨在開展對中華鱘全人工種群適應長江、進入大海的相關科研探索工作,積累全人工繁育中華鱘種群放歸野外經驗,豐富中華鱘野外生物學資料。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