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地質總局山東局抗旱找水打井工作成績斐然
中冶地質總局山東局抗旱找水打井工作成績斐然

文章來源:中國冶金地質總局 發布時間:2011-03-03
自去年冬季以來,山東遇到了60年以來的大旱,對糧食主產區造成了極大影響。按照山東省的統一部署,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山東局參加了全國國土資源系統抗旱找水打井行動,并參加了全國國土資源系統在山東臨沂市沂南縣青駝鎮桃花埠村的抗旱找水打井行動啟動儀式。
這次找水打井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做為駐魯央企,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山東局把抗旱找水打井工作作為一項重要而緊急的政治任務,2月13日,成立了以副局長劉雅東為組長的抗旱找水打井工作領導小組和指揮部,立即組建了技術組、生產協調組、后勤組、經濟核算組和淄博、濰坊、臨沂、萊蕪四個項目部,迅速制定了技術、施工、安全、驗收及資金管理的標準和工作流程。為了讓旱區群眾早日飲上甘甜的清泉,實現“快打井、打好井”工作目標,施工人員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光榮傳統,加班加點、忘我工作,用實際行動向旱區人民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抗旱找水打井施工現場,“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山東局抗旱找水打井突擊隊”旗幟迎風飄揚。萊蕪鋼城區、濰坊昌樂縣、臨沂郯城、蒼山、濱州鄒平縣、聊城市冠縣到處都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奮戰景象,“萊蕪成井了、昌樂成井了、鄒平施工現場一切順利、聊城第四系井進展順利……”一條條短信、一個個電話從施工一線傳來,讓我們感受到現場激戰的氣氛。初春的天氣乍暖還寒,尤其在晚上更是寒氣逼人。項目部施工人員每天披星戴月,6、7點鐘就來到工作現場,晚上直到8、9點鐘才結束野外作業。中午也顧不上休息,午餐由專人送到施工現場,邊吃飯邊工作。結束了白天的野外作業,工程技術人員晚上還要整理打井數據信息,一直忙碌到深夜,甚至夜宿工作現場。“只要旱區人民早日用上咱親自打的水,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因空氣干燥,缺少飲水,大部分施工人員的嘴唇起皮、皸裂,甚至聲音嘶啞,他們毫無怨言。
所有的付出就為這一刻:23日12時,隨著隆隆而有節奏的鉆機聲,一股股甘泉從百余米地下噴涌而出,激起層層浪花,引起周邊群眾駐足觀看,這是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山東局臨沂郯城抗旱找水打井項目部令人興奮的生動施工場景。這天,該項目部打出了啟動抗旱找水打井工作以來首口出水井,首口出水井為深水基巖井,井深190米,出水量達到20-25m3/小時。25日上午,該項目部又傳來好消息,成功打出了第二口井深為180米、預計出水量為30-50m3/小時的深水基巖井,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當地旱區人畜飲水和禾苗灌溉問題。26日,在淄博市博山區八陡鎮金橋村打井點,隨著局抗旱找水打井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局長助理李學同按下電閘,一股夾雜著泥土氣息的井水噴涌而出,現場一片歡騰,村民們放起鞭炮慶祝。八陡鎮黨委書記激動地說,感謝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山東局抗旱打井隊,你們不愧是一支鐵軍,從鉆機就位到出水,僅用了一天多的時間,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出水之好出乎預料,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代表八陡鎮政府和金橋村的父老鄉親感謝你們!該井日出水量超過600立方米,可解決金橋村和新生村部分農田灌溉和2500余人飲水難題。
截至3月1日,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山東局在3個物探組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在萊蕪鋼城區、淄博博山區、濰坊昌樂縣、濱州鄒平縣、臨沂郯城縣馬陵山風景區、聊城冠縣六個區域58眼井的定井任務,組織調配了22臺鉆機、204名施工技術人員,已成井10眼,其中基巖井7眼,第四系井3眼,累計鉆井進尺247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