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1-04-22
隨著18個空置基地9160畝閑置土地的妥善處理,中國石油長慶油田38.389萬畝土地復耕。長慶油田土地部門負責人4月19日表示:“將盤活的土地進行復耕再利用,同搞好油氣田開發同等重要。”
長慶油田地處陜、甘、寧和內蒙古四省(自治區)。在長期開發中,長慶油田對一大批資源枯竭的邊遠油水井(站)實施關閉報廢措施,留下一些不能進行原油開采的閑置井場(站點)。同時,隨著油田對各個油氣開采區域生產生活基地的理順調整,在陜西、寧夏和甘肅等地形成了一些因工廠和居民搬遷后閑置的空地。
著眼于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的和諧共建,長慶油田在大力推廣“叢式布井、大井組建設”及“井站共建、多站合建”的集約用地模式,盡可能減少油田開發中耕地占用面積的同時,加大對閑置土地的復耕力度。2000年以來,長慶油田按照國土資源部用地報批程序和中國石油具體要求,通過實地調研,大面積地進行數據采集和收集整理,認真編制長慶油田陜、甘、寧和內蒙古四省(自治區)土地復墾方案,在通過國土資源部評審后,復墾土地面積36.5萬畝。
面對不斷增多的報廢井場,2005年開始,長慶油田在對排污油水井進行徹底封堵的基礎上,投資4億多元,對陜、甘、寧、內蒙古四省(自治區)的2708個廢棄井場進行復墾。生產區域橫跨寧夏和陜西兩省(自治區)的長慶油田采油三廠,在投資5000余萬元對600多個廢棄井場實施復墾的基礎上,對遇到實時新鉆的沒有開發價值的探井,采取隨時完鉆隨時填埋復耕的辦法,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