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油援建四川震區9 大民生項目全部建成移交
中國海油援建四川震區9 大民生項目全部建成移交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2-03-12
來自大巴山深處的老農高軍,在昏沉中被送進四川省廣元市第一人民醫院,手術清醒后發現自己躺在一間寬敞潔凈的病房里……
這家從病房、設備到流程都“全新”的醫院,救了許多像老高這樣從缺醫少藥的邊遠地區來的農民病患。像廣元市第一人民醫院這樣由中國海油援建的民生項目,在四川震區一共有9個。
3月7日,9個援川項目全部移交,惠及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廣元市三地區700萬百姓,近萬名學生搬進8級以上防震的新教室。這標志著中國海油成立30年來最大的系列公益慈善項目完成。
“建最安全、最舒適的住院樓!”援川之初,中國海油給自己立下最高標準。5年從行政開支中擠出5億元,把精益求精的海油作風帶到援建項目管理中。2008年9月18日,援川項目組進駐震區,也帶去了一段令人難忘的艱苦鏖戰。
3年多來,援川項目組“重傷難下火線”,每個成員都承擔幾個人的工作量。“80后”茅華的妻子臨產,他沒法趕回去,只能拿起電話,遙望東北。項目組負責人張三利相繼失去父親、大哥兩位親人,他每次都含著淚,奔進大雨中,忙在泥濘里。
汶川地震后不久,老高曾來過廣元市第一人民醫院。“當時情景慘吶”,一個十來歲的孩子,手舉輸液桿,在擁擠的院里四處躲閃。一位面容憔悴的父親,一只手抱著孩子,另一只手緊抓輸液瓶……
如今的新醫院,病友們說它有“震不垮的房子”,院方說它是“災區人民的避難所”。在項目動工前,中國海油邀請同濟大學的專家反復論證,要求達到設計8級抗震、結構9級設防的標準。
除廣元市第一人民醫院外科綜合住院大樓外,海油援建的德陽市人民醫院內科綜合大樓、羅江縣人民醫院門診大樓也投入使用,東汽八一中學綜合教學樓、學生宿舍樓、廣元中學綜合教學樓、食堂及活動中心和羅江縣人民醫院科研及教學中心已全部移交受援方。
“蓋這么好的樓,咋連個碑都不立,”這個事兒老高想不通,逢人就念叨,“不光四川,俺們甘南、陜南也跟著沾光呀,海油的功勞咱記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