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戶戶通電 民心工程詮釋責任
國家電網戶戶通電 民心工程詮釋責任

文章來源:國家電網公司 發布時間:2012-08-17
直到2006年,“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對我國數百萬居住偏遠的農牧民來說,仍然是一個夢想。夢想的實現并沒有讓他們等得太久。
2006年3月,國家電網公司全面啟動供區內農村“戶戶通電”工程,至2010年9月20日,累計完成投資158.6億元,解決了134.1萬戶無電戶508.9萬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
在很多地區,這項工程被稱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它為廣大農民送去光明,讓他們用上電燈、看上電視,享受現代文明生活;為農業生產提供了電力保障,助農戶增產致富,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
科學決策:實施“戶戶通電”工程,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國家電網公司黨組積極主動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主動擔負起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歷史責任,作出實施“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農電發展戰略的科學決策,決定啟動“戶戶通電”工程。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劉振亞明確指出,“實施‘戶戶通電’工程,是公司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緊迫任務。”
2006年5月13日,“戶戶通電”工程啟動儀式在江西省安義縣羅豐村舉行。隨后,國家電網公司與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簽署了政企合作共同推進農村“戶戶通電”工程建設《會談紀要》,有力地推動了工程建設。根據“戶戶通電”總體目標,國家電網公司制定了《關于農村“戶戶通電”工程實施意見》和詳細的工作計劃,印發了工程管理、工程驗收等制度,建立了工程月報、通報、例會、巡視、協調、督察制度,確保了工程目標和計劃快速、有序推進。
加快施工:電網員工攻堅克難,為千家萬戶送去光明
“戶戶通電”工程無疑是一場攻堅戰。無電戶基本分布在自然條件十分艱苦的邊遠地區,交通不便,經濟落后,面臨資金短缺、實施難度大等問題。
施工人員跋山涉水,不畏艱難,將一基基電桿、一捆捆導線背進地處深山的施工點。
在甘肅環縣曲子鎮樓房子村陽山塬組施工時,由于路不通,車輛進不去,供電員工就肩挑背扛,抬著電桿在泥路上一步步地挪,等到了村口,肩上背上都是血泡。
在河北唐縣的大山里,半個月的時間,施工人員用繩索拉線桿,硬是在山石上磨出一道20厘米深的溝。
在很多地方,電通了,路也就通了——林深草密,供電員工為了把桿架上去,不得不先開一條路。
快些,再快些,懷揣讓群眾早日用上電的愿望,施工人員頂風冒雨,加班加點,只爭朝夕。
四川省電力公司提前一年零三個月完成建設任務,河南省電力公司提前四個月完成了任務,寧夏電力公司提前三個月……從白山黑水到巴渝大地,從絲綢之路到東部海島,隨著一盞盞明燈亮起,光明普照華夏大地。
成效顯著:無電群眾過上亮堂生活,致富路也更寬了
戶戶通電,讓無電地區群眾過上了亮堂堂的生活。對很多農戶來說,通電,意味著告別了用松明燈照明和點煤油燈的生活。
經濟發展,電力先行。隨著電能的傳遞,農民的致富路一下子寬了起來。在江西、在安徽,當地群眾買回電動機器,搞起山竹深加工,效益翻了好幾番;在浙江、在福建,海島漁民辦起養殖場,建起冷庫,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在山西、在重慶,村民翻蓋房屋,買來家電,辦起農家樂……
改變的不僅僅是生活。
皇華村是長江上游的一個小島漁村,也是重慶市電力公司“戶戶通電”工程中最后實現通電的村子。沒電時,村里的年輕人都往外跑,連過年也不愿意回來。2007年的春節,是皇華村通電后第一個春節,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了。多少年了,大伙終于過上了一個亮亮堂堂、熱熱鬧鬧的團圓年。
通了電,很多農民首先買來電視機,要看看外面的世界。眼界開闊了,想法也就多了。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北長灘村村民李元香的大女兒上到初中就輟學在家。“如今知道了娃娃上學的重要性,無論如何也要讓小女兒好好讀書,長大了像電視里的人一樣在大單位上班。”李元香滿懷憧憬地說。
通電,讓數以百萬農戶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狀態發生了徹底改變。
新的使命:以電網延伸方式,在新增無電地區實施通電工程
這段時間,新疆小伙子洪長春一直忙于合作社保鮮庫建設的事。幾年前,他大學畢業,放棄在內地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和碩縣烏什塔拉鄉澤斯特村,和家人搞起了棉花、辣椒、番茄的科學種植,還成立了專業合作社。8月底,110千伏澤斯特變電站建成后,大電網的電將通到這里。精明的洪長春意識到,這樣一來,不僅灌溉成本將降低,未來發展的空間也會更大。合作社建起的保鮮庫今年就能儲存保鮮瓜果。
洪長春不知道的是,大電網的電能送到村子里來,得益于新疆電力公司實施的無電地區電力建設。今年,隨著新疆公司381項民生電力工程的加緊實施,電網正逐步向天山南北大山深處的邊遠無電鄉村一步步延伸。按照新疆公司長遠規劃,到“十二五”末,新疆將解決所有無電地區的用電問題,實現電力全覆蓋。
新疆公司的這項工作只是公司無電地區電力建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由于自供區劃轉等管理體制變化,以及移民搬遷等因素,國家電網公司新增供區內產生了無電人口,主要集中在西藏、新疆、青海、四川、甘肅等省區和內蒙古東部的偏遠地區。國家電網公司黨組高度重視偏遠地區和新增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并將此項列入2012年重點工作。“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公司將投資206.5億元,以電網延伸方式,在新增無電地區實施通電工程,解決供區內207.5萬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壯美畫卷,正隨著電力的流動一筆筆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