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堅持綠色作業保護南疆生態環境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堅持綠色作業保護南疆生態環境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2-11-30
11月23日,新疆墨玉縣的國家濕地公園內,蘆葦隨風搖擺,成群的野鴨悠閑地戲水。為不驚擾在這里越冬的野鴨,中國石油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和田至澤普段改變管道設計走向,多繞道1.8公里,追加施工成本270萬元。
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在建設過程中,秉承“綠色施工、善待環境、造福南疆”的理念,通過優化工程設計,改變施工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護利民工程沿線生態環境,盡量減少施工對居民生產生活的影響。
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第二期工程和—澤管道干線原設計需要穿越胡楊林的管道長約15公里。施工前,塔里木油田會同設計方、建設方及地方林業部門,深入現場勘察,召開胡楊林保護方案專題研討會,對保護胡楊林做出部署。經過重新選線和詳細踏勘,落實平丘、填坑、繞行等措施,并采取人工作業方式,將機械推掃變為人工清理,管線順利通過這個地段,沒有砍伐一棵胡楊樹。
據統計,和—澤管道施工共避讓胡楊樹200余棵,伴行道路避讓胡楊樹1900棵,因管線“拐彎”增加1700米,伴行路增加3400米。這兩項施工不僅增加投資325萬元,也使實際施工工期比計劃推遲了20天。在管道途經克列根河時,塔里木油田采用定向鉆穿越技術,雖增加了施工難度,但減少管道60余米,既未影響當地農民冬灌,又保護了河兩岸的生態環境。
車行兩條轍,人走一行印。在管道施工現場,各施工作業單位嚴格控制作業帶寬度,將18米作業帶寬度縮減到14米,禁止設備超出作業帶行駛,避免對作業帶外的環境產生影響。同時,在植被密集處,采用小型移動電站進行焊接,改用裝載車運輸管道。
管道施工經過耕地時,施工單位采取嚴格的保護措施:先將耕層土約30厘米至40厘米挖出,單獨堆放于開挖溝槽一邊,將下面的生土層挖出堆放于管道溝槽另一邊。待管溝回填時,先用生土分層回填,并逐層夯實,填至距地表30厘米至40厘米處,再用熟土回填,當年便可進行種植作業。
鉆井廢物不落地,井場植被不沾油。今年年初以來,塔里木油田的塔北地區會聚了47支鉆井隊。每支隊伍堅持做到“先環境后生產、先環保后施工、先治理后交井”,在每口井開鉆前開展環境污染危害評估和識別,并對鉆試修井過程中產生的廢油、泥漿、廢水展開重點攻關,大力推廣棄物不落地達標處理技術,實現鉆井過程廢油、泥漿、廢水“三個不落地”,確保井場及周邊環境零污染。
現在正值冬季,塔河胡楊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湖面聚集了很多來這里越冬的白鶴、野鴨。地處保護區的桑吉油田巡井員工盡量徒步巡井,臨近候鳥區域放輕腳步,最大限度減少對鳥群的驚擾,為白鶴等珍稀鳥類營造溫馨的棲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