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名網友深度接觸大亞灣核電基地體驗核安全
30名網友深度接觸大亞灣核電基地體驗核安全

文章來源:中國廣東核電集團 發布時間:2013-03-11
3月9日,在日本福島核事故2周年的前夕,中廣核集團通過官方微博征集的30名微博網友齊聚碧海藍天的大亞灣畔,與大亞灣核電基地進行了一次“深度接觸”。網友們不僅親自體驗了輻射劑量檢測、試穿了輻射防護服,還進入了核電站的心臟區域——核島主控室和常規島廠房。此次“核心”之旅向網友們揭開了核電神秘的面紗,參與的網友大呼過癮。
參與中廣核集團此次“微體驗”活動的網友最小的16歲,最年長的70多歲,來自遼寧、北京、浙江、湖北、湖南、廣州、深圳等地,不僅有熱愛科學的年輕白領、公務員、科普專欄作家,還有預防醫學的學生、深圳義工聯的義工代表。
據悉,這是中廣核集團繼去年在大亞灣、紅沿河、寧德開展7次“微旅游”活動、邀請微博網友近距離參觀核電基地后的又一次大膽嘗試。此次體驗程度之深,連不少從事核電教學、工作的專業人士都在微博上“表示膜拜”。
“往返歐洲一次的輻射量相當于在核電干4年”
大亞灣核電站觀景平臺距離該電站1號機組核島不到100米。離核反應堆這么近的距離輻射會不會很強?面對大家的疑問,中廣核運營公司培訓中心的黃容許工程師用一臺手持式輻射測量儀現場測量了觀景平臺的輻射劑量。在眾人好奇的目光中,測量儀的讀數在100至200之間跳動。
“現在我們離核島這么近,但是由于有反應堆壓力容器、厚達1米的反應堆廠房等三道屏障層層保護,這里的輻射劑量跟天然本地數據一致。”黃容許一邊操作一邊向大家講解輻射知識。他說,輻射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土壤、空氣、巖石、宇宙射線都會產生輻射。我們居住的房屋中,混凝土、磚石、大理石等材料產生的輻射約為每小時180至200納希伏,坐飛機從北京到法國往返一次人體接受的輻射約為4萬納希伏,做一次胸透的輻射劑量為2萬納希伏。“只要在規定的范圍內,輻射對人體就是無害的。在核電站工作一年接受的輻射劑量,約為1萬納希伏,去一次歐洲等于在核電站工作了4年,大家不用擔心。”聽到這些,網友們臉上緊張的表情不見了,紛紛在觀景平臺拍照留念。
“核電站操縱員培養難度不亞于飛行員”
在大亞灣核電基地培訓中心,網友們觀摩了一場操縱員考試。培訓中心的張憶伯老師介紹說,一名核電操縱員的培養一般要歷時5年,通過400多次考試,而一名高級操縱員的培養過程則需要6至7年,“培養一名操縱員的成本和嚴格程度都不亞于培訓一名飛行員。”
為讓網友們對核電站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護有切身體驗,培訓老師特意準備了十幾斤重的“鉛衣”,軟膠密封的口罩,PE材料的“紙衣”及貌似宇航服的“氣衣”等輻射防護設施,有兩位網友還當了一回模特,在培訓老師的指導下現場演示了“紙衣”、“氣衣”及充氣面具的穿卸過程,連預防醫學專業的兩名學生都感嘆“核電站的輻射防護比醫院嚴格多了。”
此外,網友還親眼見識了一下大亞灣基地技能培訓中心的換料水池。在碧藍的水下,用于教學的模擬燃料棒靜靜地存放著。待3名網友登上工作臺后,工作人員啟動了操作,燃料棒從水中緩緩提升,然后平移至提前設定的地點,整個過程的位置要精確到0.1毫米。據介紹,這套國內目前唯一的教學設備投入高達2億元,而大亞灣核電基地僅用于培訓的固定資產就高達20億元,核電站的工作人員要在這里培訓通過考試后才能持照上崗,并且每年還要接受復訓,終生都要不停地進行培訓。“這是我所見過的最嚴格的職業培訓了,看過他們的培訓我才理解了中廣核所說的‘安全第一,質量第一’還真不是吹的。”
“一半的設備可能到機組退役都用不到”
戴上安全帽,穿上反光背心,裝備整齊后刷卡進入閘口,再接受安檢,還要刷卡(需輸入密碼)穿過兩道安全門,網友才進入了大亞灣核電站的主控室。
寬敞明亮的主控室中,正面安置著布滿各種儀表的機柜,兩側擺滿了各種操作程序,兩名主控人員正來回走動著查看設備運轉情況。工作人員介紹說,這里是核電站的“心臟”,一旦核電站操作的各種指令都是從這里發出的。在聽到大亞灣核電站已經連續11年沒有發生非計劃停機停堆事件,安全運營業績在國際同類型機組中排名第一后,網友們都不禁發出感嘆。
從主控室出來,網友們又參觀了常規島汽輪機廠房。當得知每天有2400萬度清潔環保的電力從這臺發電機輸往電網、可供1萬個家庭使用一年時,網友們又是一陣贊嘆。
“核電站投資為什么這么高?”面對網友的疑問,核電專家介紹說,核電站之所以造價高,不僅因為其設計、材料、制造工藝的質量要求,主要是電站設備中很大部分是安全冗余,即用來為確保安全“站崗放哨”。“核電站幾乎有一半的設備是為了安全、環保的要求而配備的,很多可能直到機組退役都用不到,但是必須這些設備以確保核安全。”
“這天氣讓深受PM2.5毒害的同學情何以堪啊”
“這哪里是核電站阿,是度假勝地啊!”、“大亞灣核電基地這天氣讓深受PM2.5毒害的同學情何以堪啊”……看過了專家村海灘、材料碼頭的水清沙幼、帆影點點,登臨觀日閣一覽大亞灣基地綠樹成蔭、白鷺翱翔的優美環境后,不少網友紛紛在微博上猛“頂”大亞灣。
近期,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深受灰霾天氣困擾,與大亞灣的藍天碧海形成了鮮明對比。據工作人員介紹,2012年大亞灣核電基地六臺機組年上網電量達450億千瓦時計算,與同等規模的煤電相比,相當于減少標煤消耗146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600萬噸。到2020年,中廣核集團所有在建和擬建核電機組建成后,每年可替代標煤消耗約6億噸,相當于2011年全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34.8億噸標煤)的17%,減排二氧化碳約15億噸,環保效益相當于造林55萬公頃,可有效減輕和緩解霧霾天氣。
“碧海藍天,夕陽斜照。這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安詳美景就是今天#大亞灣核電站探秘之旅#給我留下的最后印象。”一位微博網友這樣評價此次大亞灣核電基地之行。
此次活動結束后,中廣核還通過參與的網友向社會公眾發出邀請,歡迎社會公眾前來中廣核所屬的各核電基地參觀體驗,“體驗才能增進了解,了解才能理性認識中廣核的大門始終是打開的,核電并不神秘。”據悉,企事業單位、學生團體、社會組織等團體游客均可報名前往參觀大亞灣核電基地,活動全部免費,須提前半個月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