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08-02-19
2008年2月18日,位于福建太姥山下、晴川灣畔的福建寧德核電站建設現場彩旗招展,氣氛熱烈。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頒布實施后正式開工的第一個百萬千瓦級核電項目、海峽西岸經濟區第一個核電站——福建寧德核電站正式開工建設,揭開了我國核電建設的新篇章。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出席開工儀式,宣布福建寧德核電站正式開工并啟動了澆注核島第一罐混凝土布料機。
福建寧德核電站自2004年1月開始選址,到2008年2月18日正式開工,短短四年的時間,完成了項目正式開工前所需的全部前期工作,是迄今為止我國已建和在建核電站中完成前期工作時間最短的核電站。福建寧德核電站采用我國自主品牌的中國改進型壓水堆核電技術——CPR1000,一次建設四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它是目前我國核電建設史上國產化水平最高的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是福建省有史以來最大的能源投資項目,也是繼遼寧紅沿河核電站開工建設之后標準化、系列化、規模化建設的又一重大核電項目,首臺機組計劃于2012年左右建成投入商業運行。
福建寧德核電站由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煤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投資,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控股。福建寧德核電有限公司負責福建寧德核電站的建設和運營,并委托專業化的中廣核工程公司負責工程建設和設計。工程建設的總體目標是設備國產化比例在嶺澳核電站二期和遼寧紅沿河核電站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其中1、2號機組的國產化比例將達到75%以上,3、4號機組國產化比例將達到85%。全面落實國家關于“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建設和自主運營”(簡稱“四個自主”)的核電發展方針。
作為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頒布實施后正式開工的第一個核電項目,福建寧德核電站的建設在我國核電發展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它采用的CPR1000技術,是以我國從國外引進的成熟壓水堆核電技術為基礎,結合多項重大技術改進形成的具有自主品牌的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技術,該技術目前已用在嶺澳核電站二期和遼寧紅沿河核電站項目中。通過嶺澳核電站二期2臺、紅沿河核電站4臺和寧德核電站4臺共10臺CPR1000核電機組的建設,自主品牌CPR1000核電技術標準化、規模化發展格局將全面形成,將有效全面實現我國核電“四個自主”的發展目標,并為促進國家第三代核電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打下良好的基礎。
福建寧德核電站總投資約490億元人民幣,建成后日發電量近1億千瓦時。福建寧德核電站的開工建設對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節能減排,推進我國核電自主化建設,促進中國核電事業的發展,實現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設海峽西岸發展戰略和福建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目標具有深遠的意義。同時,福建寧德核電站建成投產后將有效緩解福建省電力供應緊張局面和運輸的壓力,優化福建省能源結構和華東電網結構,落實福建能源供應多元化方針,拉動核電裝備制造業,促進核電人才培養,加快技術經驗積累和裝備制造業升級,滿足福建省經濟增長需求,促進福建省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