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8-02-26
核地質勘查是整個核工業循環鏈的最前端,直接決定著整個核產業的發展。目前,我國天然鈾的地質勘查形成了精兵加現代化“野戰軍”的格局,每年新增資源量將遠遠大于需求量,不僅滿足了我國核電發展的需求,還為我國中長期鈾資源保障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鈾礦地質勘查取得重大突破
北方地區落實了大型-特大型鈾礦基地,開辟了一批有很大潛力的找礦新區;南方老礦田資源潛力挖掘取得明顯的效果。其中,北方伊犁地區和鄂爾多斯地區鈾礦地質勘查成效尤為顯著。
在伊犁地區,中核集團二一六大隊實現了我國地浸砂巖型鈾礦找礦的首次重大突破,發現并提交了我國第一個萬噸級可地浸砂巖型鈾礦床,使伊犁盆地成為我國第一個特大型地浸砂巖型鈾礦田。
在鄂爾多斯地區,中核集團二〇八大隊創新了找礦思路和成礦理論,提出“古層間氧化帶鈾成礦觀點”,先后突破鄂爾多斯盆地等地區,探明了我國迄今為止最大的鈾礦床,鈾資源達到數萬,得了我國鈾礦找礦史上史無前例的巨大成就。
二、鈾礦地質科技創新取得豐碩成果
通過集中科技優勢力量,采用產、學、研密切結合的方式,積極開展自主創新,在地浸砂巖型鈾礦成礦理論、找礦模式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建立了我國陸相沉積盆地地浸砂巖型鈾礦成礦預測、勘查評價技術方法體系,建立和完善了鈾礦勘查技術標準體系。
在多年的鈾礦勘查中,中核集團部分成果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2004年以來,中核集團鈾礦勘查和研究成果連續取得3項國防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三、鈾礦地質勘查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通過能力建設,實現了鈾礦勘查攻堅能力的大幅度跨越,提高了在艱苦條件下開展鈾礦勘查的生產能力,初步實現了鈾礦地質勘查主流程的現代化改造,鉆探施工效率和質量、物化探測量等已躍居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
四、我國鈾礦資源潛力前景廣闊
我國十多個鈾成礦帶及大面積的勘查空白區尚待開展系統的勘查評價,找礦前景十分廣闊。新一輪全國鈾礦資源潛力預測評價正在進行,預計我國潛在鈾資源超過數百萬噸。
五、創新了鈾礦勘查理論
經過多年發展,中核集團不僅建立了一支鈾礦勘查的“精兵”隊伍,更是在多年實踐中結合我國地質特點,形成了自己的鈾礦勘查理論。
中核集團二一六大隊從1991年至今的17年來,在找礦技術上不僅創造了多項國內首創技術,還突破了中亞地區“次造山帶控礦”理論,形成了我國造山帶山間盆地鈾礦找礦新思路,建立了適合我國地質特點的砂巖型鈾礦勘查技術方法和技術標準體系。利用該成果在新疆伊犁盆地等地實現了找礦重大突破。目前,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個鈾礦資源大基地的伊犁盆地鈾資源現已進入產業化開發階段。
中核集團二〇八大隊在多年的地質勘查中,創新了找礦思路和成礦理論,提出“古層間氧化帶鈾成礦觀點”,先后突破鄂爾多斯盆地等地區,探明了我國迄今為止最大的鈾礦床,鈾資源達到數萬,得了我國鈾礦找礦史上史無前例的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