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遼寧紅沿河核電站部分關鍵設備國產化合同在大連簽訂,合同金額約30億元人民幣,涉及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等核電站關鍵設備,標志著我國在推進核電設備國產化方面又取得了新成績。
2007年8月開工的紅沿河核電站,采用中國自主品牌核電技術CPR1000,一次批準建設四臺百萬千瓦機組,實現了自主品牌核電技術的標準化、批量化、規?;ㄔO。根據國家的相關要求,紅沿河核電站1、2號機組設備總體國產化率不低于70%,其中關鍵設備自主化比例不低于85%,3、4號機組總體國產化率不低于80%。工程開工以來,中國廣東核電集團依托項目建設,穩步落實核電設備國產化,在同樣采用CPR1000技術的嶺澳核電站二期設備國產化基礎上,統籌開展CPR1000系列項目的標準化、批量化采購工作,明確了國產化推進策略,即以業主為龍頭,以國內制造企業為主導的設備國產化機制。為確保國產化設備的質量達到核電工程建設要求,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加強了國產化設備鑒定項目建設,成立了國產化設備鑒定與評定中心,組織了專業化的核電設備監造隊伍,全程跟蹤設備國產化制造工作。在中國廣東核電集團的策劃、培育和推動下,國內核電主要設備制造基地國產化能力有了明顯提高,核電泵、閥、通風設備、電纜及電氣設備制造基地已初見雛形。
本次簽訂的合同分別為與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簽訂的紅沿河核電站1號機組反應堆壓力容器設備供應合同,與中國東方電氣集團簽訂的紅沿河核電站2、3、4號機組核島反應堆壓力容器、部分蒸汽發生器、穩壓器、安注箱、硼注箱等核心設備供應合同,與沈陽電力機械制造總廠簽訂的海水過濾及陰極保護系統供應合同,與國內外企業組成的聯合體簽訂的應急柴油發電機組供貨合同等。合同涉及的設備均為核電站關鍵設備,技術含量高,對提高我國核電設備制造國產化水平,推動設備制造業升級將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
根據中國廣東核電集團的安排,除上述設備和此前已實現國產化的反應堆壓力容器、核島廠房環吊等設備外,紅沿河核電站將在核島大型鑄鍛件、蒸汽發生器、主管道、核級電氣貫穿件、儀表、汽輪發電機組等原材料與設備上實現首次由國內企業獨立承擔供貨責任,并實現國內企業完全獨立自主設計制造。在主泵、全廠數字化儀控系統、應急柴油機等設備上,實現自主化突破。與此同時,還將通過與國內相關企業的聯合開發,進一步提高核二三級泵、核級閥門等設備國內制造比例,力爭實現高端產品“首臺首套”自主化的突破。
中國廣東核電集團表示,未來仍將以核電關鍵設備國產化為切入點,依托紅沿河核電站、福建寧德核電站等項目建設,堅持高起點、嚴標準,充分利用國內現有技術基礎和設備制造能力,支持國內設備制造企業的技術升級,為加快推進我國核電設備自主化進程,確保核電設備的性能和質量作出更大貢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