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華能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8-04-11
華能集團公司自2003年收購澳大利亞澳洲電力公司(OzGen)50%的股權以來,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海外資產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投資收益,銷售收入從2004年的2.4億澳元,增長到2007年的近4億澳元。2004年至2007年里,實現現金分利累計達5700多萬澳元,提前實現了“海外項目三年盈利”的戰略目標,實施“走出去”戰略取得了明顯成效。
股權收購以來,華能集團首先健全管理機構,組成了學習能力較強、業務水平較高的管理隊伍,具體承擔海外資產的管理工作,并專門成立了澳大利亞辦事處,加大對海外資產的管理和監督力度。二是加強溝通協調,兼收并蓄,實現管理理念融合,不但逐步推廣華能的生產技術管理經驗和經營理念,也注重學習和汲取外方股東、經營班子在市場交易及風險管理方面的管理理念,發揮各方不同的管理理念的優勢,形成合力,實現共贏。三是強化股權管理,完善考核機制。華能集團通過修訂澳洲電力公司的股東協議,實現了股東雙方權力對等,強化股權管理機制,不斷提高股東對澳洲電力公司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并通健全完善的經營考核指標體系,使經營管理層更加重視安全生產和經濟效益。四是參與經營管理,提供技術支持。華能集團對投資項目實行全過程管理,建立了年度商業計劃審核制度以及生產經營、財務和風險管理月度會議制度并派遣管理人員直接參與項目的生產經營管理,通過共同努力,逐步改善電廠機組可靠性。五是加強風險管理,優化交易策略。華能集團根據澳大利亞電力市場發展趨勢和機組運行狀況,積極改進合同交易策略、風險控制流程、風險模型評估、信用管理、倉位動態評估和新合同產品審批等,優化交易管理。六是加大財務管理力度,提高項目盈利能力。華能集團通過財務月度分析和風險管理月度會議,加強財務信息溝通和財務數據分析,動態跟蹤財務指標完成情況,并配合澳洲電力公司完成電廠的債務重組工作,改善提高電廠的貸款條件、財務狀況,為股東獲得更多的現金回報。
華能集團投資澳洲電力公司,不但獲得了良好的投資回報,而且積累了寶貴的國際化經營管理經驗,培養了國際化經營管理人才,并且提升了中國電力企業在海外的影響力,為華能集團今后進一步實施“走出去”戰略創造了有利條件。實踐證明,華能集團完全有能力參與國際競爭和全球化運作,完全有能力管理好海外資產。
背景材料:華能收購澳洲電力公司股權的基本情況
2003年初,美國全球電力公司(InterGen)以競標方式,向全球公開出售其所持澳洲電力公司50%的股權。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2003年底華能集團以2.27億美元成功完成了股權收購,成為第一家在發達國家收購電力資產的中國電力企業。
澳洲電力公司于2002年2月在荷蘭注冊成立,是美國全球電力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該公司的主要資產,是位于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兩大燃煤基荷電廠——Millmerran電廠(簡稱M廠)和Callide電廠(簡稱C廠),總裝機容量180萬千瓦。澳洲電力公司分別持有M廠53.7%和C廠50%的股權,權益容量約為93.3萬千瓦。
M廠裝機容量為88萬千瓦,包括兩臺44萬千瓦超臨界、空冷、基荷、燃煤發電機組,于2001年11月投入商業運行,還擁有可滿足現有機組及擴建同等容量電廠運行30年所需要的煤礦。C 廠裝機容量為92萬千瓦,包括兩臺46萬千瓦超臨界、水冷、基荷、燃煤發電機組,于2003年2月投入商業運行。兩座電廠是目前澳大利亞電力市場中成本較低的電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