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發布時間:2008-08-14
我國海上油田多功能環保船建造項目于8月7日正式啟動,中國海油將首次建造兩艘集接收與儲運海上油田探井測井液、海上油田溢油回收功能于一體的環保船,用于渤海油田勘探開發。
多功能環保船是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根據渤海油田勘探開發需求提出來的。作為保護海洋環境和蔚藍天空的一個創新項目,于2006年年底被設立為中國海油的一項科研課題,并由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原基地集團)中海石油環保服務有限公司負責項目前期研究、投資建設和操作運營。這是中國海油繼為惠州1000萬噸煉油項目建造我國第一艘專用溢油環保回收船之后在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方面作出的又一重要貢獻。該項目得到了國家各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海上油田在勘探開發過程中,對有油氣顯示的探井都要進行測試。通常,探井測試液經過計量后,通過火炬臂直接燃燒。由于渤海油田大多是重質稠油,含有原油的測井液如果燃燒不充分,就會有污油滴落于大海。
為此,天津分公司在2002年與海油發展碧海環保服務公司合作,采取了探井測井液“陸地無害化綜合利用”處理措施,將測井液裝入小油罐,運回陸地處理。由于鉆井平臺空間有限和海上吊裝等原因,每個油罐只能做成7立方米的小油罐,因此每口探井的測試周期需要幾個油罐來回倒換,這不僅增加了操作難度和作業費用,降低了勘探效率,也增加了溢油污染和次生污染的風險。據測算,僅2004年到2006年間,用這種方法渤海每口探井每測試一個層段平均增加200多萬元的直接處理費用。
多功能環保船借鑒了國外海上油田勘探開發“零排放”的經驗和做法,并結合渤海油田的實際,在項目前期調研過程中,不斷地將勘探開發“零排放”與溢油應急響應的理念相融合,將多種功能——接收與儲運測井液、溢油應急響應集于“一船”。它將測井液收于油艙內,就近運往具有處理能力的海上生產平臺進行處理,分離出來的原油可進入生產流程變成產量,增加了原油生產;同時一旦海上發生溢油事故,它又可以利用其先進的溢油應急設施進行溢油應急處理,相比其他溢油應急響應船可大大提高響應速度。
這種多功能環保船在渤海油田應用前景十分廣泛。渤海油田在上產和穩產“3000萬方”的過程中,每年需要打40~50口探井。此外,這種多功能環保船還可用于海上油田開發生產井投產前的排液、在生產井的大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