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重工4250箱集裝箱船建造再創(chuàng)新紀錄
中船重工4250箱集裝箱船建造再創(chuàng)新紀錄

文章來源: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發(fā)布時間:2008-08-18
近日,中船重工所屬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為中海集運公司建造的4250TEU集裝箱船26號船提前兩個半月命名交工。該船水下周期30天,再次刷新了公司上半年剛創(chuàng)造的同型船水下周期34天的紀錄,同時該船也創(chuàng)出了107天的最短塢內周期紀錄,試航回廠后僅用6天交船。
近年來,大連船舶重工通過持續(xù)推行工法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管理水平,4250 TEU集裝箱船建造不斷提速。在水下周期不斷縮短的同時,他們逐步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縮短塢內周期上,通過提前策劃、工法創(chuàng)新、工序前移,將大量塢內工事前移到總組平臺上,下大力氣提高總組平臺完整性。各專業(yè)施工單位堅持“分段合理化、總段巨大化、涂裝跟進化、舾裝完整化、電裝前移化、居裝成品化、吊裝主動化”的指導作戰(zhàn)思想,促進了各施工階段負荷平衡和“零缺陷傳遞”的推進,提高了施工效率,在該型船的建造過程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26號船的總組階段,大連船舶重工大力推進殼舾涂一體化。為了擴大總組階段舾裝完整性,他們改進了機艙平臺的總組方案,將機艙二、三平臺組成環(huán)形段,不僅減少了塢內合攏吊車的占用時間,而且平臺在總組階段整體成形,為舾裝工事的完整性水平的提高創(chuàng)造了條件。本著“涂裝跟進化”的原則,船體及舾裝完成一個區(qū)域,涂裝跟進一個區(qū)域,使全船打磨、涂裝工作在總組階段有序開展,不僅減少了塢內的施工工事,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增加了施工安全性,同時最大程度避免了塢內涂裝與其它工種交叉作業(yè)對安全及進度造成影響。此外,該船在總組階段實現(xiàn)了從艏部到貨艙壁、從機艙到艉部、從露天甲板綁扎橋到上層建筑全船電纜全面敷設完成,從而為塢內電纜交驗以及電器項目的及早調試奠定了堅實基礎。
總組平臺完整性的提高,大大減少了塢內的施工量,促進了塢內周期的縮短和塢內完整性的提高,進而為水下調試工作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該船試航前所有系統(tǒng)校驗項目全部完成,試航回廠后僅用6天就實現(xiàn)了交船。在命名儀式上,船東給予公司提前交船獎勵100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