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團原子能院助破解光緒死因百年疑案
中核集團原子能院助破解光緒死因百年疑案

文章來源: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8-11-07
11月2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在北京舉行了“清光緒皇帝死因研究工作報告會”。會上披露,由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央電視臺、清西陵文物管理處、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檢驗鑒定中心等單位組成的“清光緒皇帝死因”專題研究課題組運用刑偵破案的思維方式,通過原子能院中子活化分析等科技手段,從清朝光緒皇帝的頭發、遺骨與衣服入手,經過縝密的分析研究,歷時5年,最終得出結論:光緒皇帝死于急性胃腸型砒霜中毒。至此,百年疑案得以破解。
100年前,清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隔不到一天先后死去,因死亡時間太過巧合,國內外各界人士紛紛懷疑光緒死于謀殺,但是由于沒有確鑿證據,所以至今沒能形成定論,光緒的死因也成為史學界一個無法破解的歷史謎案。
2003年,中央電視臺清史紀錄片攝制組經與北京市公安局法醫鑒定中心研討,征得文物部門同意,提取了多根光緒的頭發送至原子能院堆工所29室進行分析測試。有關科研人員在微堆上利用中子活化分析等一系列現代專業技術手段,通過開展綜合分析、模擬實驗、雙向推理、多維論證等多項工作,先后對清西陵保存的光緒頭發、衣物、遺骨等物品進行了檢測和研究。
光緒砒霜中毒的結論最早來自于頭發中嚴重超標的砷含量。檢測結果顯示,光緒的兩縷頭發中含有高濃度的砷元素,砷含量的最高值為2404微克/克,遠高于當代正常人發砷本底值,是同葬入地宮的隆裕皇后(光緒帝的皇后)的261倍。而且各截段含量差異很大,最高值均出現在頭發中段。這就排除了自然代謝慢性中毒的可能。實驗結果表明:光緒攝入的砷化物是劇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而其尸體上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頭發上的砒霜總量就已高達約201.5毫克。根據相關研究,人口服砒霜60~200毫克就會中毒死亡。光緒攝入體內的砒霜總量明顯大于致死量。至此,光緒死因終于破解,即:光緒系砒霜中毒死亡。
此次光緒死因的確證,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偵察思維解決歷史疑難問題的一次成功嘗試,也是核技術作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研究合作的典型范例,開辟了學術文化研究的新路徑。該研究結果將對中國史學界產生重大影響。
原子能院采用的微堆中子活化分析法是一種較成熟、高水平的技術,目前原子能院微堆已由國際原子能機構授權進行標準樣品的鑒定,得到的數據具有權威性和可重復性,為證明光緒頭發中砷含量異常提供了可靠的數據基礎。原子能院今后將繼續推動核技術的應用,不斷拓展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運用,為解決更多的社會歷史問題建功。
相關鏈接:
中子活化分析是通過鑒別和測試樣品因輻照產生的放射性核素的特征輻射,進行元素和核素分析的放射分析化學方法。活化分析的基礎是核反應,以中子照射樣品,引起核反應,使之活化產生輻射能,用γ射線分光儀測定光譜,根據波峰分析確定樣品的成分,根據輻射能的強弱進行定量分析。一般中子源由核動力裝置提供。活化分析大體分為5個步驟,即:樣品和標準的制備、活化、放射化學分離、核輻射測量和數據處理。中子活化分析的特點在于靈敏度極高,準確度和精密度也很高。可測定元素范圍廣,對原子序數1~83之間的所有元素都能測定,并具有多成分同時測定的功能,在同一試樣中,可同時測定30~40種元素。因而適用于環境固體樣品中的多元素同時分析,如人發、骨頭、衣物、土壤、大氣顆粒物、工業粉塵、固體廢棄物等中的金屬元素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