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農田機井通電”示范工程抗旱保苗顯成效
國家電網“農田機井通電”示范工程抗旱保苗顯成效

文章來源:國家電網公司 發布時間:2009-02-12
面對去冬今春以來發生在我國十多個省(區、市)的嚴重旱情,國家電網公司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充分調動力量,全力采取有效舉措,千方百計保障農業排灌和人畜飲水電力供應。國家電網河南公司按照國網公司統一安排,迅速組織3375支突擊隊、1836個供電所、4.4萬名員工深入田間地頭、井口渠邊支援抗旱。截至2月9日,河南全省累計利用電網供電灌溉農田超過2258萬畝,利用臨時電源灌溉達到197萬畝。此次抗旱工作中,河南公司針對河南糧食生產特點積極實施的“農田機井通電”示范工程發揮了顯著作用。
2008年,為切實服務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國家電網河南公司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堅持“總體布局、示范先行、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的原則,按照“先配套后投資、先有井后有電、先新建后改造、先規劃后設計”的步驟,政府、企業、農民三方出資,積極實施“農田機井通電”示范工程。河南累計投資4.5億元,共改造機井2.43萬眼,受益農田131.8萬畝。
經過實踐檢驗,“農田機井通電”示范工程成效明顯,受到各級政府和廣大農民的普遍歡迎。一是糧食穩產增產。農田實行機井電灌后,能夠增強農業抗御災害能力,為糧食穩產增產提供有力保障。二是農民增產節支。與柴油機灌溉相比,電力灌溉每畝每年可減少支出62.5元。河南省機井全部改造完成后,每年可直接減少農民支出近40億元。三是促進節能減排。機井供電改造后,電力線損由原來的30%下降到12%以下,節電效益明顯。如果原柴油灌溉耕地全部改為電力澆灌,河南省每年可節省柴油52萬噸以上。四是用電安全便捷。農田線路由架空線路改為地埋線,既防鼠防盜、安全可靠,又節約土地,便于大面積機械耕作。同時減輕了柴油灌溉的勞動強度,老人、婦女即可完成澆地。五是帶動產業升級。先期試點地區,農民依托“農田機井通電”示范工程,加快推動由傳統的糧食生產向高效、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種植轉變,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國家電網公司為深入貫徹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決定,進一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抗旱工作的總體部署,鑒于河南公司“農田機井通電”示范工程在抗旱中的顯著效果,將繼續加大支援河南農業生產力度,加快推進“農田機井通電”工程,提升農業生產效率。2009年,國家電網在河南投資5億元,用于繼續推進“農田機井通電”工程建設,將新增變電容量33萬千伏安,解決4.3萬眼機井通電問題,新增受益農田25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