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筑北車人才高地——中國北車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綜述
構筑北車人才高地——中國北車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綜述

文章來源:中國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9-04-03
日前,經國務院批準,中國北車有12人獲批享受2008年獲政府津貼,在這12人中有6名是高技能人才!這是中國軌道裝備制造領域的“北車高地”形象的一次集中體現。中國北車重視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在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朱文韜、高國星、刁培松、毛正石、王必耕、劉春海等6人獲批享受國家級政府津貼!
——中國北車持證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等高技能人才總數達到近17000人,占技術工人總數的39%左右,超出國家高技能人才“十一五”規劃目標14.2個百分點!
——85人成為代表中國北車操作工人高超技能水平的“中國北車金藍領”!
——全國第一批89名數控操作技師全部誕生在中國北車!
——39位高技能人才獲評中國北車資深專家或專家;220多位高技能工人成為本企業專家,與專業研發和管理人員一樣,享受相同的專家待遇!在中國北車,“工人當專家”已經形成機制,正常運轉!
——大連機車繼中國北車、長客股份之后,成為第三個榮獲“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單位!
……
身披大紅綬帶、手捧“全國技術能手”獎牌的電焊工、高級技師李萬君說,在北車做工人有奔頭兒,公司給我們創造了從低級工做起,到高級工,再到技師、高級技師、技術能手、金藍領、專家、資深專家這樣的發展之路!
李萬君描述的,是股份公司精心鋪設的北車工人成才之路,五萬北車工人在這條路上奮發進取,創造了高水平制造和諧系列電力與內燃機車、高速動車組、系列化城軌車、創新貨車等軌道裝備產品的一個又一個奇跡,使中國北車成為享譽中外的研發高地、制造高地、人才高地。
為了北車高技能人才高地的建設與發展,股份公司經歷了積極探索和扎實工作的過程。
構筑培訓體系 提供充電機制
2003年,中國北車被確定為國家首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的十個大型企業集團試點單位之一,承擔起在高新技術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的過程中,培訓和提高技能人才水平,適應不斷變化的企業發展環境,實現企業與職工共同進步的重任。
其時,也正是中國北車開始技術引進,實現軌道裝備制造技術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轉折時刻。公司領導深刻認識到,先進的設計與工藝技術可以通過技術引進與合作實現,而能夠將先進的設計與工藝思想轉換成產品的,卻必須是我們自己的能工巧匠。作為制造大國的骨干制造企業,我們必須擁有自己的制造大師,擁有可以將先進技術轉化為一流產品的能力與人才。公司先后制訂了《中國北車集團高技能人才培訓規劃》、《關于進一步推進高技能人才工程,全面提高員工素質的若干意見》、《“十一五”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綱要》等,把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人才強企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企業領導人員、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等三支隊伍的建設一道,統籌規劃,共同發展。
中國北車是國內軌道裝備制造的優勢企業,擁有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優勢職工資源。但常年在傳統制造理念影響下,制造相對低端的產品,卻使我們工人的操作水平與高端產品制造的要求還有差距。彌補這種差距的最有效辦法之一就是培訓。在“兩級培訓,突出重點”原則的指導下,公司充分發揮企業積極性,建立和完善培訓體系,奠定了充電機制的基礎。
五年來,所屬企業投入5900多萬元用做培訓經費,公司與所屬企業共同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或完善了數控、焊接等七個“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這些基地有先進的培訓設備,有優秀的理論與實作師資,能夠滿足北車職工理論和實際操作培訓的需要。基地建成以來,公司每年都針對企業需求,圍繞主要和關鍵技術職業、復合職業等下達明確的千人集中培訓計劃。已有近6000人次高技能人才完成培訓,大多數學員通過培訓成為企業的技術尖子,在生產實踐中發揮了傳、幫、帶的技術輻射作用。
北車重視培訓基地的建設,更重視培訓質量與水平的提高。公司積極推行ISO10015國際培訓標準,70%的企業實現了規范化運作,150多人取得了企業培訓師國家職業資格。通過規范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技術工人持證率已經達到76.8%。公司還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管理經驗,探索國家職業標準與企業崗位技能具體要求相結合的方法,解決能干與干好互相銜接的問題,組織開展《CNR職業技能培訓規范》的編制工作,力求掌握或制訂先進的崗位技能操作標準,這項工作受到了國家勞動部門的高度關注與肯定,第一階段成果——《車工技能培訓規范》即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在完善基地與培訓能力建設的基礎上,公司指導和幫助所屬企業結合自身實際需要,開展各具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和技術引進培訓,有效運用了成規模、成系統的技能培訓體系。所屬企業緊貼生產經營需要開展技能培訓,使培訓工作有的放矢,取得實效。長客股份公司開展企業核心職業操作技能培訓,近1/3的技術工人掌握了高新加工技術,成為生產中攻堅奪隘的骨干。他們在技術引進培訓工作中細化培訓單元,按國家職業分類目錄規范職業工種名稱,自編22個工種135萬多字的題庫,按細化了的工種單元培訓考核技術工人,有效加強了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大連機車公司圍繞技術引進,以造就中國新一代機車制造大師為目標,組織了企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技術工人培訓行動,使一大批技術工人成為和諧系列電力與內燃機車制造的中堅力量。
持續不斷的培訓基地建設和有效的培訓工作組織,形成了良好的北車高技能人才充電機制,通過培訓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企業發展環境,通過培訓造就滿足企業進步發展需要的各類高技能人才,已經使中國北車進入了產品檔次與職工技能水平同步提升的良性循環。
建設制度體系 完善激勵機制
實施激勵管理,為高技能人才提供創造業績、體驗過程、實現價值的場所和條件,使他們有成就、成員和成長的感覺,從而自覺地為企業的進步發展發揮自己的能力、潛力和創造力,是股份公司領導和主管部門時刻記在心里并努力做好的大事。主管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公司副總裁趙光興說,中國北車重視技術,同樣也重視技能,我們始終在研究為工人成才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條件,先后修訂完善了《技師管理辦法》、《專家人才管理辦法》、《金藍領評審暫行規定》等,形成了成長激勵、薪酬激勵、價值導向激勵等比較完整的高技能人才管理的制度體系,為技術工人鋪設了一條成才的道路。我們在這條路上設置了明確的晉升臺階,不管資歷如何,只要你有技術操作的真本事,有真貢獻,你就能沿著這個通道和臺階,走上技能成才的金光大道。
在趙總描述的這條金光大道上,我們看到了一大批從各個崗位上成長起來的愛崗敬業,技術技能高超,為企業建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
我們看到唐車公司年僅26歲的電焊中級工馬永志,他參加工作不過4年,按規定像他這種資歷進入技師序列起碼要有9年的工作實踐,但他努力鉆研技術,憑借在和諧3型高速動車組制造過程中利用高超的鋁合金焊接技能創造的特殊業績,跨越了高級工層級,破格晉升為技師。這種針對高技能人才的成長激勵政策,有效引導了廣大職工學技練功的積極性,越來越多的職工認識到在中國北車工人也有前途,有發展,只要潛心鉆研技術,立足崗位做好工作,就能職業成才,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
我們看到大連機車公司的“洋機神醫”、電工高級技師刁培松,他以高超的技術診斷和修復能力,保證公司進口設備安全無故障運行,創造了難以數計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在北車和企業高技能人才制度體系作用下,他的收入早已超過企業中層管理人員,2008年,在國家首次向高技能人才發放政府津貼時,他被確定為中國北車高技能人才享受國家級政府津貼第一人。
我們看到西安裝備公司的首席鉚工技師馬保明,他以預防和解決鉚焊變形的技術絕活兒,為新產品試制掃清障礙的業績獲得企業公認,崗位工資高于其他高級技師85%以上;我們看到永濟電機公司聞名全國的中華全國技能大賽金獎得主——工具鉗工高級技師張峰杰,他受惠于企業的高技能人才獎勵政策,獲得150平方米住房的重獎。
我們看到獲得中國北車第六屆青年科技論文三等獎的哈裝備公司青工冀世偉,他以論文《基于VB的串行通信在電機驅動監控系統中的作用》,成為當時唯一的工人參評者,而且還捧上了獎杯,與眾多專業技術人員同臺受獎,發揮了特殊的典型示范作用。
……
像他們一樣,更多技術工人的絕技絕活兒、革新發明都以不同的形式獲得股份公司或所在企業的認可與獎勵:齊裝備公司、長客股份公司、大連機車公司、同車公司、永濟電機公司和唐山裝備公司等企業,多年堅持開展職工先進操作法評比活動,通過用職工名字命名操作法,指定專業技術人員與工人共同總結操作法,將職工個人操作法列入工藝文件,通過視頻、巡回表演組織推廣活動等,極大提高了高技能人才的知名度和個人價值實現感、成就感,激勵他們更主動地發揮聰明才智與創造性,更努力地在企業建設發展中實現自己的職業價值。
制訂破格選拔技能人才的辦法,完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體現對高技能人才的價值導向激勵,是中國北車高技能人才激勵制度的核心,它體現了北車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政策導向,引導五萬北車技術工人越來越深切地體會到,中國北車是發展的熱土,是創造的熱土,越來越明晰地在這里看到進步的希望,成長的希望,也越來越積極主動地向高技能人才學習、看齊,爭取走進這支充滿活力,受到尊敬與重用的隊伍。
加強隊伍建設 挖掘人才富礦
再好的政策,再好的機制,也要靠人來落實。從股份公司和所屬企業專門從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職能工作人員身上,我們感到做基地和制度建設,需要嚴謹和邏輯,需要制訂與把握政策的能力,而做隊伍建設卻需要更多的感情、真情,甚至是激情。在與股份公司勞資部部長郭法娥接觸的過程中,在與勞動組織處副處長劉繼斌交談的時候,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種感情、真情和激情。
劉繼斌說,我們北車是中國軌道裝備制造的優勢企業,傳統的國企制造文化與引進的世界先進制造文化相融合,成就了中國北車不可多得的產品制造理念與經驗,也造就了特殊的北車技能人才群體。抓好技術工人隊伍建設,通過交任務、搭舞臺、比貢獻等多種途徑發現和挖掘北車的人才富礦,是構筑北車高技能人才高地的重要環節,也是我們專業部門和職能人員的責任。
這種挖掘北車人才富礦的責任意識,體現在股份公司勞資部主管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每一個人身上。處事干練的郭法娥部長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工作了然于胸,她能最簡潔地說清股份公司制訂的全部高技能人才管理的制度與規定,勾勒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思路與工作方向,用對相關政策的準確把握和對具體工作的高度熟悉,表達主管部門做好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決心與能力。主管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劉繼斌處長,叫得出所屬企業的每一個技能高手的名字,知道他們的絕活兒絕技,能夠根據政策定位他們的水平和地位,這是他做好北車高技能人才選拔與培養工作的重要資本。
每次評聘技師和拔尖人才,勞資部都十分認真地審察所屬企業申報的材料,嚴格依據政策,指導企業做好評審推薦工作,為真實準確地反映高技能人才水平,主管人員經常一字一句地為基層修改申報材料,為甚至沒有見過面的基層技術工人爭取應有的地位與待遇。他們覺得,為高技能人才張目,是為了讓更多的技術工人了解我們的政策與激勵,更快地成長為高技能人才!每次帶隊參加國家級技能比武競賽,勞資部的同志把每一個選手都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集訓時幫他們訂目標,找問題,快速提高參賽水平;競賽時幫助他們疏導壓力,鼓勵他們不畏強手,展示最好成績。選手們評價,勞資部領導就像我們的親人,參加比賽取得好成績,他們比我們還興奮高興;比賽失誤了,他們會第一時間把安慰和鼓勵送到我們身邊;大家著急上火了,他們會悄悄地送來水果和飲料……
像股份公司的主管部門一樣,所屬企業的相關部門和人員也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傾注了熱情與激情。他們充分利用軌道裝備制造的產業優勢,讓技術工人在制造一流產品的實踐中嶄露頭角、發揮作用。中國北車承擔的電力與內燃機車、高速動車組、城市軌道車輛、創新貨車、電機與工程機械制造都屬于高技術附加值產品領域,特別是實施技術引進后,產品普遍執行國際通用標準,制造上的技術難度越來越高。所屬企業普遍抓住產品制造升級的這種機會,主動鍛煉隊伍,提升水平。他們不惜重金選派技術工人出國培訓,放手讓培訓合格者到關鍵、重要崗位工作,在保證高技術產品制造的同時,使操作者得到鍛煉和提高。
唐車公司在制造享有“中華第一速”美譽的時速350公里動車組的過程中,以持有歐洲焊工資質證書的技術工人為主上崗操作,不但保證了高水平、高質量完成產品制造,還在較短時間內培養了一大批適應高新技術產品制造的高技能人才,2008年11月,唐車公司有1人被評聘為股份公司資深專家,五人被評聘為專家,有75人晉升為技師,33人晉升為高級技師,其中6人為破格晉升。
長客股份公司是高速動車組和國內外城市軌道車輛研制的主導企業,擁有大批高精尖數控設備,企業在加大培訓力度的同時,創造條件讓技術工人立足本職崗位創新發展。轉向架制造中心焊接車間機械手班在班長謝元立帶領下,全員學習機械手操作和編程技能,不但出色完成了生產任務,還自主開發編制了多種小件焊接的操作程序,使動車組構架小件的機械手焊接比例達到95%以上,而技術轉讓方阿爾斯通公司的構架小件機械手焊接比例只有90%,更為可貴的是,一批技術工人在這種編程實踐中經受了鍛煉與考驗,迅速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技術大拿。更多的企業通過組織立項攻關、難題招標等形式,向技術工人交任務、壓擔子,利用這種特殊的方式來發現和使用人才。
組織技術大練兵、大比武,為優秀人才搭建展示才能的大舞臺。這既是提高全員技能水平,發現優秀技能人才的好方法,也是優秀技能人才展示自我、體現價值的好機會。公司注意將系統內的這種群眾性競賽比武活動與國家的專業競賽結合起來,在各種競賽比武活動中發現和培育技藝高超、業績突出的高技能人才。幾年來,全公司累計有4.6萬人次技術工人參加了各企業組織的各級各類技能競賽,競賽工種多達71個。所屬企業黨政工團各級組織緊密結合生產經營實際,積極探索和實踐不同的競賽形式,如黨組織開展“雙培”活動,培養黨員成為技術骨干,同時培養技術骨干加入黨的組織;工會組織堅持常年開展群眾性的技術比武立功競賽,提供了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的機會與條件;共青團組織堅持開展青年崗位成才競賽和青年科技論文評比活動,鼓勵青年職工快速成長為企業生產經營的中堅力量。除常規競賽比武外,唐車公司開展的工序對抗賽,齊裝備公司開展的質量成本對抗賽,不僅創新了競賽比武方式,還體現了技能競賽對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的直接促進作用。沈車公司分階段開展多工種“練兵比武選狀元”競賽,既提升了員工技能水平,也促進了產品質量的提高。
開展導師帶徒、傳技、授業活動,讓更多的優秀人才快速成長起來。讓高技能人才在生產經營實踐中通過難題攻關展現才情,在帶徒傳技中普及個人技能,發揮引領作用,是北車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頭戲。所屬企業普遍建立了以攻克技術與質量難關為重點的技師協會,開展了“獻一個絕招兒,攻一個難關,帶一名高徒”的“三個一”活動,組織了簽約培養的導師帶徒活動等,充分發揮了高技能人才的典型示范作用,為企業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電焊工李萬君成為“全國技術能手”、“高技能人才傳藝項目指導師”后,長客股份公司充分發揮他適應軌道客車制造技術需要的特殊作用,讓他擔任了現場指導師,主管現場產品質量和電焊工的培訓指導工作。他先后簽約帶徒20多人,把幾百位焊工新人引進電焊大門,現在他的徒弟有的成長為技師和技術能手,有的也成為導師,帶上了自己的徒弟。李萬君還把自己二十多年做電焊工的經驗做成速成教材,在課堂上邊講解邊示范,整理成筆記,讓徒弟和工友傳閱,用培養更多的電焊高手的方式,回報企業的培養,為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做貢獻。
在股份公司和所屬企業的共同努力下,越來越多的技術工人正在各自的崗位上迅速成長起來,為高質量高水平的“北車制造”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輸送著源源無盡的技能支持!用五萬技術工人的精彩技藝,創造著中國軌道裝備制造業的無數新奇跡!
面向未來,股份公司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黨委副書記林萬里提出,要把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實現黨代會提出戰略目標的重要基礎工作,認真抓好落實。
總裁奚國華更提出,為實現“三步走”發展戰略,建設一支滿足軌道裝備制造升級換代要求的、中國北車“制造大師”隊伍!
我們有理由期待在寫滿創造與貢獻的北車高地上,走來更多中國軌道裝備的制造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