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磨一劍--寶鋼集團高級技師王康健訪談
30年磨一劍--寶鋼集團高級技師王康健訪談

文章來源:國資委信息中心 發布時間:2009-04-26
五一央企勞動者訪談系列之二
簡介:
王康健,寶鋼股份公司寶鋼分公司冷軋廠,技能專家。他先后榮獲上海市杰出技術能手、冶金行業科技進步特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技術能手、中央企業知識型先進職工標兵、中華技能大獎等榮譽和獎勵。王康健在極薄板軋制領域具有高招絕活,攻克了帶鋼浪形、振動痕等許多冷軋薄板軋制難題,他發明研制的“高速冷軋帶鋼多功能在線檢測技術”項目,其綜合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榮獲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獎。王康健擁有專利20件、技術秘密71項。他在技術創新、科技進步等方面為企業、為行業、為國家作出了突出貢獻。
工作中的王康健
在冷軋行業內,提起寶鋼冷軋廠高級技師王康健,絕對是個響當當的名字。如果說寶鋼是與我國冷連軋一起成長起來的,那么王康健就是這段歷史的參與者和見證人。1979年,王康健中專畢業后進入寶鋼,一干就是30年,30年中除了培訓學習以外從未離開過寶鋼冷軋車間。當年參與寶鋼第一條冷軋生產線建設的四五名工人,六七個大學生,除了王康健,都早已離開了寶鋼冷軋廠,而王康健執著地在同一個地方,同一個領域工作至今,從一名操作工一直干到寶鋼技能專家,帶領團隊填補了我國多項技術空白,寫下一段傳奇。
在諸多技術發明中,最讓王康健引以為豪的是高速帶鋼多功能在線檢測系統。冷連軋整個生產線有1公里長,機組生產運行速度非常快,每秒鐘可以達到30米,一旦帶鋼表面出現缺陷,必須及時發現并處理,否則就會造成生產中斷。在所有缺陷中,工人最怕碰到孔洞和邊裂,因為孔洞只有針尖那么大、邊裂細紋比頭發絲還細,就算是一眼不眨地盯著帶鋼表面,也很難發覺。監測系統發明前,帶鋼缺陷對生產的影響越來越明顯,使用自動化技術進行檢測成為唯一的選擇。王康健與寶鋼科研人員從2002年開始聯合攻關,經歷6年時間成功開發出集“孔洞、邊裂缺陷檢測、寬度和中心測量”為一體的高速帶鋼多功能在線檢測系統,自動檢測缺陷準確率達到100%。這個項目產生了10個專利,12個技術秘密。目前,該系統已在6條冷軋產線上推廣應用,累計產生的經濟效益達到1.1億元。這套系統不但可以檢測帶鋼,在造紙和紡織領域也同樣具有推廣價值。
對于寶鋼的鋼鐵冶煉技術在國際處于何種水平這個問題,王康健毫不猶豫地回答,已達到世界頂尖水平,而且我國很多鋼廠技術水平都很高。但王康健同時表示,光有一流的技術還不夠,人如果不到位,軟件不行,也生產不出一流的產品。也許最初送出的小樣合格,而到了批量生產階段,品質一樣得不到保證。例如汽車板,我國研制了高級汽車板,而國外并沒有高級與普通之分,都是高級的,并非我國的技術不足以造出高質量的鋼板,而是軟性的因素導致了產品的差異。
王康健認為,一路走來所取得的成績還得益于寶鋼的人才培養機制。為避免使獲得行政職務成為實現個人發展的唯一出路,寶鋼還建立了技術干部和工人系列等職稱評定體系。王康健從2001年起被聘為寶鋼的技能專家,專心業務,不再擔任其他職務,目前待遇達到了寶鋼分廠廠長以上的水準。對操作工而言,還有首席操作、重要操作、一般操作等職位,因此寶鋼車間的工作氛圍比較好。寶鋼還給大家創造了很多學習機會,王康健進廠不久,就曾被派到德國學習冷軋技術,而因為項目和工作的需要,寶鋼會派出技術人員到歐洲日本學習,無論是中層干部還是青年人,每一個層面的人在寶鋼都有學習培訓機會。
4月23日王康健接受國資委網站專訪
近年來,王康健越來越感受到國家和社會對技術工人的重視。上海正準備設立技師津貼,獲評的工人每月可以獲得千元津貼。而由于獲得了國家表彰工人技術、技能水平的最高榮譽——“中華技能大獎”,王康健獲知將可享受國務院津貼,這令他頗為欣慰。王康健感慨,博士能享受的待遇工人如今也能享受,只要努力,就可以收獲豐厚的成果,路總是人走出來的。
30年來,王康健帶出的徒弟已經成為各大鋼廠的骨干,有些當了廠長,而王康健依然工作在一線,常常是一個電話打過來,一聽到冷軋,他就從床上爬起來奔赴車間。王康健笑說自己是個奇怪的人,不愿意離開老地方,國外國內的邀請都沒能讓他離開寶鋼冷軋廠,而也正是這30年的積淀才造就了自己過硬的專業本領。王康健也希望今天的技師能夠像當年的八級工一樣,耐得住寂寞、靜下心來在一個崗位上細細磨練,畢竟高級技師是不能單純靠學校教育速成的。
目前王康健的工作已排到了2012年,主攻方向是被其稱為煉鋼三大決定因素之一的乳化液。正如他在中央企業勞動模范和先進集體表彰大會上發言中所說的那樣,他將立足崗位,以更大的創新激情,為國家、為企業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