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仲明:中材集團近八年來利潤每年增長60%
譚仲明:中材集團近八年來利潤每年增長60%

發布時間:2009-09-08
國務院國資委信息中心推出《輝煌60年·國企巡禮》高端訪談,邀請中央企業領導做客國務院國資委網站聊天室與廣大網友共同分享中央企業60年來的成績和經驗。今天為高端訪談第一輯——中國中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譚仲明訪談。以下為部分訪談實錄:
主持人:我們知道,中材集團是建材行業的排頭兵企業取得輝煌業績的中央企業,特別是自2000年以來,中材集團一直處于高速發展態勢之中,許多網友都非常想了解,中材集團有哪些的成功經驗有哪些?
譚仲明:中國中材集團主要是在戰略、產業、科技、人才管理方面有了一系列的創新。2001年年初開始就通過了反復論證和研究,貫徹了一條戰略創新的道路。當時把諸多的產業提煉出三個主導產業,分別是非金屬材料技術裝備和工程業,非金屬材制料造業,非金屬礦業。這是我們的戰略創新。
第一個戰略就是要進行產業的創新。當時集團有很多產業,主業不清晰,工商登記差不多有幾十項業務,哪一個是主業弄不清楚,我們很快進行了理順,就保證三大主業,其他非主業剝離出去,非主業企業剝離出去,我們實施了產業創新的戰略。正是因為這樣把拳頭握緊,集中力量,所以實現了快速發展。
第二個戰略我們叫企業創新。企業創新就是把一些主業相近的企業進行資產戰略性重組,重組成一個全新的企業,全新的企業全力的快速發展。得益于產業創新和企業創新這兩個措施,中材集團從2001年到2008年,每年營業收入遞增在40%以上,利潤遞增在60%以上。
第三個創新就是科技創新。因為我們本身就是科技型企業,要和市場緊密結合起來。科技創新并不意味著老搞科研和項目,更多的是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把我們的科技優勢轉化成為產業和經濟的競爭優勢,轉化生產力也是步入了很快的軌道。我們提出企業轉型,原來是一個科技型的企業,轉化成為一個科技型、產業型和國際型三型并重的企業,我們的科技創新的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不是單純的科技企業,而是產業型企業,產業快速發展,國際型企業是指大力拓展國際業務,我們現在的國際業務已經占到50%這樣一個水平上。
第四個創新就是我們的管理創新,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改進,加強了管控,從根本上解決了集團散、管理松、反應慢、管理無序的問題,使集團很快建立起適應市場競爭要求的管理機制。在1997年以前當時企業的投資發展出現了大批的失誤,由于我們貫徹了管理創新一系列的政策,到2000年以后再沒有出現投資失誤的情況。
第五個戰略就是人才創新。主要是人才管理制度的問題,分析了人才現狀,人才結構情況,我們進行了力度比較大的人才創新措施,從管人變為用人、變為人力資源開發,強化激勵與約束機制。這幾年我們每年的增長都在40%以上,利潤每年幾乎60%以上,也一直沒有出現人才隊伍跟不上的情況。
五大創新使我們這個老國企發生了質的轉變。使我們不僅迅速擺脫了困境、贏得了發展機遇、獲得了快速發展,而且為今后的發展打下了最好的觀念、體制、機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