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重大開發試驗新疆油田火驅項目投產
中國石油重大開發試驗新疆油田火驅項目投產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9-12-24
12月19日,中國石油2009年重大開發試驗新疆油田火驅項目在克拉瑪依紅淺1井區舉行投產成功儀式。這標志著迄今為止能耗最小、溫室氣體排放最少、開發效果最好的一項稠油開采工藝在準噶爾盆地投產成功。
火驅即火燒油層,利用就地燃燒重質組分產生的熱量加熱油層,使原油裂解、降粘、流動,產生輕質組分,油層燃燒產生的氣體降粘并由注入空氣驅掃開采原油。通俗講,火驅開采工藝,就是將稠油中無法被人類開采利用的少量成分在地層中就地燃燒,所產生的熱能和動能驅動其余約75%可以被利用的成分到達能夠開采的位置。也就是說,運用這種工藝,地層中的稠油可以被“吃干榨凈”。
火驅采油技術是目前熱效率最高、最能體現節能減排的一項采油技術,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和原油商品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世界范圍內大約有40多個國家開展火驅項目,在300多個區塊進行包括稠油、稀油等不同油藏特性的火驅實踐,原油采收率達到55%以上。我國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先后在新疆、遼河等油田進行火驅試驗。新疆油田曾在黑油山區塊進行6個井組的燃燒試驗,但由于油藏條件、技術水平等原因,未能見到滿意的效果。資料顯示,在我國各大油田中,適合火驅開發的稠油儲量約6億噸,而新疆油田占了約50%,通過火驅有望提高采收率20%以上,增加可采儲量6000萬噸。
新疆油田稠油、超稠油儲量豐富。近幾年,隨著稠油開發的不斷深入,部分已開發油田已到開發后期,能耗居高不下,開發效益差,開發方式亟待轉變。
為此,新疆油田公司充分借鑒國內外火燒油層的經驗和教訓,積極開展火驅技術研究,不斷提高對火燒油層驅油機理的認識和掌握火驅工藝技術的最新發展,以此作為稠油二次開發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今年,根據新疆油田油藏條件和前期研究工作,中國石油股份公司確定在新疆油田紅淺1井區進行較大規模的火驅先導試驗,并作為中國石油2009年重大開發試驗項目之一,積極探索此類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開發方式。
先導試驗項目前期工作于2008年開始啟動,今年9月9日試驗區地面建設工程開始建設,僅用3個月時間就順利完成建設任務。12月1日,試驗區注氣站投產試運行,12月7日和9日,hH008、hH010井先后通電點火成功,試驗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并得到中國石油股份公司領導的肯定。
據了解,新疆油田2008年的稠油產量超過400萬噸,占油田年產量的1/3以上。
火驅先導試驗項目的成功投產,對于新疆油田稠油開發后期進一步提高采收率,實現老區穩產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不僅將為新疆油田稠油老區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提供廣闊的空間,同時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和減少廢氣排放,顯著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對于國內同類油藏轉變開發方式和高效開發也具有借鑒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