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棉價穩中偏強 國際棉價漲勢趨緩
國內棉價穩中偏強 國際棉價漲勢趨緩

文章來源: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0-03-04
春節節后第一周,棉花購銷工作陸續展開,籽棉收購價格略有上調,國內棉花現貨成交清淡,價格小幅上漲,國際棉價漲勢趨緩。
據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承建的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調查顯示,截至2010年2月26日,全國籽棉累計交售率為96.2%,同比提高5.2個百分點,較過去三年平均提高3.9個百分點,其中內地交售率為93.7%,同比提高9.5個百分點;加工率為97.2%,同比提高10.0個百分點,較過去三年平均提高5.7個百分點;銷售率為64.0%,同比提高30.4個百分點,較過去三年平均提高15.5個百分點,其中內地銷售率為54.5%,同比提高19.0個百分點。新疆銷售率為68.6%,同比提高39.6個分點。按照本年度國內棉花預計產量675.7萬噸測算,截至2月26日,全國累計收購皮棉649.8萬噸,同比減少59.8萬噸,較過去三年平均減少30.5萬噸;加工皮棉631.8萬噸,同比增加12.6噸,較過去三年平均增加9.5萬噸;銷售皮棉416.0萬噸,同比增加177.5萬噸,較過去三年平均增加87.3萬噸。
目前,冀魯豫等仍有籽棉交售省份的棉企陸續開始收購,由于棉花現貨價格有所上漲,收購價格也隨之略有上調,不過由于棉籽價格上漲,折皮棉成本有所下降。當前多數紡織企業已開工生產,但由于節后尚余一定量的棉花庫存,原料采購工作尚未全面展開,加之外棉價格大幅上漲加強棉企惜售心理,現貨市場成交清淡,價格小幅上漲。2月26日,內地3級籽棉收購均價為3.62元/斤(折皮棉14207元/噸),較上周上漲0.02元/斤(折皮棉下跌19元/噸),漲幅0.6%;代表內地標準級棉均價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為15005元/噸,較上周上漲87元/噸,漲幅0.6%;鄭州棉花期貨2010年3月合約結算價15815元/噸,較上周上漲410元/噸,漲幅2.7%;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電子撮合交易2010年3月合同均價15700元/噸,較上周下跌58元/噸,跌幅0.4%;國家棉花交易市場電子撮合交易2010年3月合同結算價15280元/噸,較上周下跌310元/噸,跌幅2.0%。
國際棉價繼續上漲,但漲勢放緩。2月26日,ICE棉花期貨2010年3月合約結算價82.61美分/磅,較上周上漲1.87美分/磅,漲幅2.3%,較上周縮小3.6個百分點;代表進口棉中國港口到岸均價的國際棉花指數(M級)為87.22美分/磅,較上周上漲2.17美分/磅,漲幅2.6%,較上周縮小2.7個百分點。按1%關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5382元/噸(以6.8269匯率計算),高于國內市場價格377元/噸,價差較上周擴大287元/噸;按滑準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5804元/噸,高于國內市場799元/噸,價差較上周擴大283元/噸。
ICE期貨本輪持續上漲行情從2月8日開始,截至2月25日,主力合約漲幅達到19.8%,并繼續上移。棉價快速上漲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部分宏觀經濟數據利好提振了投資者信心;二是美棉出口不斷增加,截至2月18日,本年度美棉出口簽約量累計已達162萬噸,占美國農業部預測的全年出口總量的62%;三是印度和中國等主要產棉國產量數據低于市場預期。根據目前的印度新棉上市量預計,本年度印度棉產量或與上年相當,中國棉花產量確定為640萬噸;四是紡織下游需求好轉,棉價的上漲已經逐漸被下游消化。本年度以來,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紗線價格不斷上調,訂單情況也有所好轉;五是前期國際棉價受美元反彈和宏觀經濟形勢不明朗的影響快速下跌,偏離了基本面行情,為這一撥上漲行情留下了空間。因此,本次國際棉價的上漲行情有基本面的支撐,短期雖有可能受外部環境影響出現回調,但預計回調空間不大。
國內需求方面,節后紡織企業多數已經開工,由于擔心后期原料價格上漲,不少企業預先上調棉紗價格100-300元/噸,但由于織布企業節后補庫需求增加,因此棉紗產品銷售并未受到影響,當前多數企業紡紗庫存在半個月左右,部分企業甚至是零庫存。而目前多數紡織企業棉花庫存在1個月以上,少數小型企業庫存量不足半個月。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勞動力資源緊張,當前不少紡企只能啟動70-80%的生產能力。綜上,元宵節以后紡織企業將陸續開始補庫,預計集中補庫高潮將在3月中旬到來,屆時國內棉價整體行情或呈現穩中偏強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