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大乙烯開車一次成功
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大乙烯開車一次成功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0-04-23
4月20日,中國石化鎮海煉化100萬噸/年乙烯工程龍頭裝置——乙烯裂解裝置產出合格乙烯,標志著這個規模大、技術先進、國產化率很高的乙烯工程一次開車成功,結束了浙江省沒有乙烯工業的歷史。鎮海煉化也自此擁有2300萬噸原油綜合加工能力和100萬噸乙烯生產能力,成為我國最大的煉化一體化企業。
鎮海煉化100萬噸/年乙烯工程是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主要包括100萬噸/年乙烯裂解等10套生產裝置及配套公用工程。該工程中的100萬噸/年乙烯裂解、45萬噸/年聚乙烯、65萬噸/年環氧乙烷/乙二醇和28.5萬噸/62萬噸/年環氧丙烷/苯乙烯等裝置,在世界同類裝置中規模最大。在工藝技術上,大部分裝置采用國產技術,其中6套裝置采用中國石化自有技術。在裝置設備上,乙烯裝置國產化率達到78.03%,是國內百萬噸級乙烯裝置中國產化率相當高的。整個工程共有13臺(套)大型設備被列為國家重大設備國產化攻關和重點推廣應用項目,所有的國產化攻關項目均實現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安裝,有力推動了國內裝備制造業水平提升。其中乙烯裝置三大核心機組之一的丙烯制冷壓縮機,實現首臺國產化,今年3月獲得了工信部的表彰。
鎮海煉化乙烯工程環保總投入近10億元,投產后全公司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項目乙烯綜合能耗546.5千克標油/噸,工業水重復利用率98%以上,凝結水回用率70%以上,電站廢水實現“零排放”,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鎮海煉化大乙烯項目建設的業主管理人員僅201人,比同類工程建設人員少1/3以上,主體生產裝置定員僅554人。
隨著100萬噸/年乙烯工程的投產,鎮海煉化已形成大煉油、大化工“兩翼齊飛”的發展格局。由于項目地處乙烯下游衍生產品的消費中心地,將有效滿足國內市場特別是浙江及周邊市場的需求。據測算,工程投產后可增加300億元的年銷售額,帶動1000多億元的下游產業產值,將對浙江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