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總書記在今年初中央黨校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強調,必須毫不動搖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和重要部署,中央企業積極采取措施,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中國華能集團實施綠色發展行動計劃就是一個很好的代表。
一、實施綠色發展行動計劃的重要意義
2010年1月5日,中國華能集團啟動實施綠色發展行動計劃,受到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綠色發展行動計劃是華能集團建立“三色公司”理念的具體體現。所謂“三色公司”,即注重科技、保護環境的“綠色公司”,堅持與時俱進、學習創新、面向世界的“藍色公司”,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的“紅色公司”。綠色發展行動計劃即體現綠色公司的宗旨。綠色行動的關鍵詞是“綠色”和“發展”,意味著發展必須是清潔發展、節約發展和低碳發展,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華能集團實施綠色發展行動計劃,主要基于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黨的十六大以來,華能集團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踐行“三色公司”企業宗旨,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各項事業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中國發電企業中率先進入世界企業500強,發電裝機規模率先突破1億千瓦。但近年來也面臨著煤炭供應緊張、煤電裝機比重偏大、電源結構不夠合理等困難和問題。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公司黨組審時度勢,進一步確立了“電為核心、煤為基礎、金融支持、科技引領、產業協同,把華能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能源集團”的戰略定位。要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能源企業,公司就不能僅僅滿足于裝機規模、發電量、市場占有率等數量指標,更要重視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和循環經濟發展,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思路、轉變發展方式,加快電源結構調整和體制機制創新,實現資產規模大、市場份額大、社會貢獻大與盈利能力強、競爭能力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的有機統一,持續保持綜合實力行業領先,不斷推動公司科學發展上水平。
二是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成為當今全人類的基本共識,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和長遠發展,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立足國情,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既是解決我國資源能源環境問題的必然要求,也是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創造我國未來發展新優勢的重要舉措。我國政府十分重視氣候變化問題,2007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2009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了關于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議;2009年9月,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代表中國政府向國際社會鄭重表明了我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原則立場,提出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將要采取的一系列重大舉措。
華能集團的綠色發展行動計劃,貫徹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一系列要求,堅定不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積極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強化節能減排、提高能源效率,努力建設節約環保型企業,不斷提高減緩與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
三是落實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黨的十七大提出了“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2009年1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我國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目標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并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同時決定把新能源作為戰略性產業,加大對節能、提高能效、潔凈煤、可再生能源、先進核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低碳和零碳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投入力度,加快建設以低碳為特征的工業、建筑和交通體系。華能集團作為以電為核心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堅持綠色發展方向,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的實施,切實轉變發展方式,發展低碳能源,堅定不移地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
二、綠色發展行動計劃的目標和任務
華能綠色發展計劃提出了2010年到2020年要實現的主要預期目標:
一是能源轉換效率明顯提高。2010年華能平均供電煤耗將降至324.5克/千瓦時,比2005年降低21克/千瓦時;到2015年降至317克/千瓦時,到2020年降至314克/千瓦時,努力達到世界煤電機組先進能效水平。
二是清潔能源比重顯著增加。2010年華能清潔能源發電裝機比重將超過15%,比2005年提高約10個百分點;到2020年力爭超過35%,比2005年提高約30個百分點,達到或超過全國電力行業清潔能源比重的平均水平。
三是單位污染物排放水平持續降低。華能單位煤電發電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的排放量,2010年將分別比2005年降低66%、16%和56%;到2020年分別比2005年降低73%、50%和76%,持續保持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
四是溫室氣體排放強度逐步降低。華能單位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10年降至675克/千瓦時,比2005年下降10%左右;到2020年降至525克/千瓦時,比2005年下降30%左右,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
華能綠色發展行動計劃還提出實現預期目標所要采取的具體措施:
一是不斷提高傳統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水平;二是保持清潔能源持續、穩步發展的良好勢頭,大力開發水電,加快開發風電,努力發展核電,繼續發展天然氣發電,穩步推進太陽能發電,因地制宜開發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三是加強污染物排放與經營管理,繼續堅持新建火電機組同步建設煙氣脫硫設備,加快現役機組脫硫改造,積極參與國內外碳資產市場建設和交易;四是大力推廣節約環保型發展模式,繼續推廣“煤電聯營一體化”循環經濟發展經驗,協調推進水電開發與生態建設;五是繼續推進先進能源技術創新和示范工程建設,積極推進核電事業發展,繼續推進以煤基清潔發電為核心的綠色煤電計劃,做好常規燃煤電廠煙氣二氧化碳捕集示范項目,積極研發太陽能綜合發電技術,積極推進國產化超大容量、超高參數大型燃煤機組發電技術示范工程,研究建設大型商業化煤制天然氣工程的可行性。
三、華能集團為中央企業做出了表率
二十多年來,華能秉承綠色發展理念,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著力加強結構調整,積極開發清潔能源,提高節能環保和科學發展水平,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道路。在節能環保、綠色發展方面,華能一直走在央企的前列。
一是強化節能減排,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和關停小火電機組三項責任書年度目標。通過實施節約環保型企業規劃、健全節能減排管理體系、實行“一票否決制”等措施,不斷提高節能減排工作水平。自1993年華能珞璜電廠在全國率先引進大型脫硫裝置以來,華能安裝脫硫設施的機組容量達到8148萬千瓦,規劃脫硫機組全部實現脫硫,超額完成“十一五”環保責任書的目標;通過實施“上大壓小”,“十一五”累計關停519萬千瓦,超額完成“十一五”關停小火電機組責任書的目標。我國第一個大型煤電一體化項目——華能伊敏煤電公司成為循環經濟的典范。
二是優化發展火電,大容量、高效率、低排放的煤電機組裝機比重逐步提高。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華能第一個建設投運了國產超臨界60萬千瓦機組、第一個建設投運了國產超超臨界60萬千瓦和100萬千瓦機組。截至2009年底,華能火電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大容量、高效率、低排放機組繼續增加,6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容量占火電裝機容量的40.2%。
三是積極開展清潔能源,電源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通過大力發展水電、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和生物質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占總裝機容量的15%。華能還積極開展國家重大和重點項目的研究,IGCC示范、大型燃煤電廠二氧化碳捕集、超超臨界發電機組、大規模褐煤氣化和煤基近零排放發電等技術的研究取得了積極成效。國內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華能天津IGCC示范電站開工建設,開啟了我國清潔煤發電技術的新紀元。
四是大力推進二氧化碳捕集與處理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率先建設燃煤電廠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華能北京熱電廠建成投產的我國首座3000噸/年的燃煤電廠煙氣二氧化碳捕集試驗示范系統已成功回收二氧化碳3500噸;2009年12月,年捕集能力10萬噸的全球最大的火電廠二氧化碳捕集項目在華能上海石洞口二廠建成投運。截至2009年底,華能發電裝機突破1億千瓦,在中國發電企業中領先進入世界企業500強,綜合實力繼續保持行業領先。
綠色發展行動計劃的正式實施,標志著華能向綠色能源發展道路的進一步邁進,也標志著華能發展模式向綠色、低碳領域的深入推進。通過華能綠色發展行動計劃,我們看到中央企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華能的發展實踐和取得的成就表明,加強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走綠色發展之路是中央企業的必然選擇和必由之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