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瀑布溝水電站庫區春暖花開、碧波蕩漾。國電大渡河公司首次在這里舉行瀑布溝、深溪溝水電站珍稀魚類增殖放流活動,37.15萬尾人工繁育的大渡河特有珍稀魚苗放歸大渡河。據悉,今后每年,大渡河公司將不定期組織此類放流活動,預計年放流魚苗量達75萬尾以上,可進一步保護和優化大渡河流域生態,促進水電開發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
大渡河是長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之一,自然條件優越,水生生物資源豐富、珍稀,種類繁多,在我國漁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及生態環境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
國電集團高度重視流域環境保護工作,特別注重水電開發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國電大渡河公司秉承“與青山綠水為伴,讓綠水青山更美”的環保理念和“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改善”的水電開發指導思想,于2003年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流域環評工作。大渡河公司出資2000萬元,委托四川大學生命科學院,耗時兩年對大渡河流域陸生、水生生態環境進行了專門的調查和評價,制訂了全流域的環保、水保方案,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高度評價。
按照流域環評要求,大渡河公司把魚類增殖放流作為實施流域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的重要項目,投資3000萬元建立了國電大渡河流域珍稀魚類保護中心,成立了國電大渡河瀑布溝、深溪溝水電站黑馬魚類增殖放流站,與四川省水產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單位簽訂技術服務合同,承擔起大渡河魚類增殖放流、科研、監測任務,在大渡河流域瀑布溝水電站率先啟動了水生物種增殖放流工程。
瀑布溝水電站是大渡河上最大的水電項目,是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之一。作為流域綠色經濟的代表,引領著大渡河生態文明的發展。經過近兩年的運行管理,瀑布溝珍稀魚類增殖站建成了占地30畝,有28個魚池的綜合性增殖放流基地,初步達到了首次放流的技術條件。大渡河公司計劃在今后一段時間內,擴增二期工程,最終達到50畝的規模,魚苗年增殖放流能力在75萬尾以上,可有效恢復大渡河魚類資源,滿足今后每年持續大規模放流的需要。
研究顯示,魚類增殖放流對恢復大渡河庫區水域魚類種群數量,保持生態平衡作用明顯。本次放流活動旨在通過放流大渡河珍稀水生野生魚類,增殖和養護日趨衰退的長江上游水生生物資源,改善和修復水域生態環境,增強全社會保護資源與愛護環境意識,推進大渡河流域及長江上游流域生態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
據悉,國電大渡河公司此次放流的重口裂腹魚、齊口裂腹魚、長薄鰍、白甲魚、中華倒刺鲃、長吻鮠均為大渡河特有珍稀魚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魚類重口裂腹魚苗種放流量在10000尾以上,齊口裂腹魚、中華倒刺鲃、長吻鮠放流量均在10萬尾以上,是大渡河流域近年來規格最高、投入最大、品種最全、數量最多、操作最規范的一次大型放流活動,對補充和恢復水生生物資源、確保大渡河瀑布溝庫區生態安全、促進漁民增收和長江漁業可持續發展將發揮積極作用。
據了解,大渡河公司目前規劃建設的9個水電站工程總裝機容量超過1700萬千瓦,結合相應河段的魚類生存環境,規劃在雙江口水電站、猴子巖水電站再建兩個配套的魚類增殖站,實施專項資金管理。此外,大渡河公司還對岷江柏、紅豆杉等國家二類植物保護物種實施了移栽,開辟了培育保護區,實現了水生、陸生物種生態保護的同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