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在京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同時聯合成立“快速響應飛行器”等5個技術實驗室。這標志著航天科工與哈工大的合作正在向更深度、更廣度進軍。航天科工和哈工大將以此種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為契機,在發揮雙方各自優勢的基礎上,提高雙方的自主創新能力,打通從理論創新、技術創新、系統集成創新到成果轉化與規模產業化的整條價值鏈,發揮“產、學、研”相結合在現實中的重要作用,搶占科技創新的新領域與制高點,為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機。
航天科工總經理許達哲和哈工大黨委書記王樹權為雙方共建的“快速響應飛行器技術隊伍實驗室”、“制導與控制技術聯合實驗室”、“材料及熱防護技術聯合實驗室”、“裝備制造技術聯合實驗室”、“汽車電子技術聯合實驗室”等5個技術實驗室揭牌并授牌。
哈工大校長王樹國表示,目前我國的產學研合作更多的是點對點的合作,比如針對某一項目甚至某個工件的聯合技術攻關,但缺少更深層次的合作。此次哈工大與航天科工建立聯合實驗室,不是一次簡單的校企合作,它開創了我國產學研合作的新模式。如果大企業都能效法航天科工開展這樣的產學研合作,我國的高等院校和科技人才將能更好地促進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發展。
許達哲表示,今天,科技創新已成為發展的關鍵要素,產學研合作的戰略地位日益突出,時代內涵更為豐富。航天科工歷來高度重視產學研工作,從科研生產需求出發,在技術開發、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等多方面開展了形式豐富的合作,產生了大批高質量成果,廣泛應用于預先研究、技術突破、裝備研制和工程制造,有效地解決了科研生產的諸多關鍵技術難題,有力地提升了航天科工的科研生產能力。航天科工將從長遠戰略需求和科技創新實際出發,以產學研合作為突破點,建立優勢資源合作群,把企業、高校、研究院所等各單位有機聯系起來,將人才和技術優勢運用于航天科工自身科研生產和產品研發中,逐步建立起“合作緊密、管理科學、互利共贏、創新發展”的產學研合作體制。通過產學研合作推動航天科工的科技創新工作,通過創新能力的提升推動航天科工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許達哲強調,航天科工新一屆領導班子選擇的第一家簽約產學研合作的學校就是哈工大。之所以要選擇哈工大作為產學研合作的高等院校,不僅是因為過去雙方有著廣泛的合作關系,出了很多合作成果,而且還因為哈工大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扶持的研究型高校。雙方將以產學研合作為突破點,建立優勢資源合作群,把企業、高校、研究院所等各單位有機聯系起來,逐步建立“合作緊密、管理科學、互利共贏、創新發展”的產學研合作體制;通過產學研合作,推動航天科工的科技創新工作,把航天科工打造成國際一流航天防務公司。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