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棉市趨于平穩。國家高度關注物價問題,加大政策調控研究力度,強調市場穩定,并表示將嚴厲打擊游資哄抬農產品價格等炒作行為。5月份以來,棉花進口配額陸續下發,相關部門表示,根據市場變化和紡織需求形勢,不排除有繼續增發進口配額或出臺其他調控措施的可能。日前,新疆棉日均發運車皮保持在300個左右。不少紡織企業原料庫存上升,采購趨于謹慎,現貨成交下降。部分棉花企業惜售心理有所緩解,存棉量較大的企業也逐漸加大銷售力度,局部地區棉價停止上漲,甚至小幅下跌。5月28日,內地標準級棉均價17298元/噸,較上周上漲226元/噸,漲幅1.3%,比上周縮小1.2個百分點;鄭州棉花期貨7月合約結算價17855元/噸,較上周下跌285元/噸,跌幅1.6%;北京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電子撮合交易7月合同均價17990元/噸,較上周下跌657元/噸,跌幅3.5%;合肥國家棉花交易中心電子撮合交易7月合同結算價17570元/噸,較上周上漲150元/噸,漲幅0.9%。
一方面,近期不利因素較多,棉市運行面臨一定壓力。另一方面,皮棉資源日漸減少,棉紗價格繼續攀升,市場供給仍然偏緊。綜上,預計國內棉市后期有望平穩運行,以消化前期價格大幅上漲行情為主。
上周由于大宗商品市場涌現大量獲利回吐盤,ICE期棉價格下跌,5月28日,ICE棉花期貨7月合約結算價80.05美分/磅,較上周下跌2.92美分/磅,跌幅3.5%。而國際現貨價格還處于高價位,進口棉中國港口到岸均價(M級)90.73美分/磅,較上周上漲0.01美分/磅。按1%關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6183元/噸(以6.8279匯率計算),低于國內市場價格1142元/噸,價差較上周擴大55元/噸;按滑準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6597元/噸,低于國內市場728元/噸,價差較上周擴大57元/噸。
分析國際棉價高企的原因:首先,美棉期末庫存大幅下降。據美國農業部5月份產銷存預測,本年度美棉期末庫存67.5萬噸,同比下降51.1%,較近三年同期平均值下降64.0%,且下年度期末庫存繼續下降至65.3萬噸。其次,本年度可供出口的印度棉不足20萬噸,印度政府取消棉花出口禁令,難改供應緊張格局,對國際市場影響有限。再者,國際棉紗及服裝價格高企為棉價提供了支撐。4月份巴基斯坦服裝出口平均價格同比大漲33.4%,創歷史新高。
國內棉區棉花長勢方面,近期黃河流域氣候適宜,棉花長勢較好。長江流域氣溫回升,棉苗長勢尚可。棉農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蟲害。西北內陸棉區苗情偏弱,新疆阿克蘇、庫爾勒、阿瓦提等縣(市)遭遇大風沙塵及冰雹天氣,棉田不同程度受災。由于氣候因素對棉花生產造成的影響還有待于進一步觀察。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