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凌晨4時整,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四院承擔的我國重大科學基礎設施項目——東半球空間環境地基綜合檢測子午鏈首枚氣象火箭,成功搭載我國首枚GPS探空儀發射升空。試驗獲得了我國低緯度地區20公里~60公里高度的高精度臨近空間大氣溫度、壓力和風場的完整探測參數,我國“子午工程”首枚氣象火箭發射獲得成功。
“子午工程”屬國家重大基礎科學工程,該工程致力于建成一個大型空間環境地基監測系統,運用地磁(電)、無線電、光學和探空火箭等多種手段,連續監測地球表面20公里~30公里以上到幾百公里的中高層大氣、電離層和磁層,以及十幾個地球半徑以外的行星際空間環境中的地磁場、電場等參數。該工程的實施,將有效提升我國空間環境研究能力,為今后我國衛星、通信、導航、電力、載人航天等安全運行提供重要保障。
四院于2009年7月通過競標獲得了“子午工程”探空火箭與氣象火箭的研制任務。在此次氣象火箭首次發射任務中,四院TY-4A氣象火箭攜帶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研制的海燕A高精度探空儀沿預定軌道順利起飛,113秒后火箭達到70公里軌道頂點與海燕A飛離,海燕A展開降落傘開始下降,在下降的過程中不斷向地面遙測系統傳回不同高度大氣的溫度、壓力、風速和風向等數據。
本次飛行試驗的成功,標志著我國利用探空火箭開展臨近空間探測和科學技術試驗的工作在一個新的基準上再次起步,將為科學研究、技術試驗以及空間環境保證提供更多的數據和更大的支撐。本次試驗也為四院參與空間飛行探測積累了經驗,鞏固了四院在氣象探測火箭領域的領先地位,拓展了固體動力技術在該領域的應用。同時,四院將以此為契機,持續加強固體動力技術創新,為提升我國空間活動能力、保障空間活動安全再立新功。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