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15時8分,嶺澳核電站二期1號機組首次達到臨界狀態,標志著我國首座采用自主品牌中國改進型壓水堆核電技術CPR1000建設的核反應堆正式啟動進入運行狀態,為機組并網發電和滿功率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核電站核反應堆臨界過程,類似常規火電站鍋爐的點火過程。臨界后,堆芯的原子核反應將進入自持式階段,為今后機組發電和滿功率運行創造條件。機組首次臨界后將進行零功率物理試驗,驗證堆芯性能、核儀表監測系統設備的可用性及堆芯裝載的正確性,從而確保機組能夠提升到功率運行狀態。
嶺澳核電站二期1號機組核反應堆是CPR1000的“原型堆”,其堆芯核設計工作全部由國內設計單位自主完成,相對于大亞灣核電站和嶺澳核電站一期,嶺澳核電站二期核反應堆在堆芯核設計計算軟件、首次裝載控制棒數目、燃料組件機械性能等方面進行了改進。
本次臨界試驗從6月9日凌晨開始,經過控制棒提升和一回路冷卻劑稀釋操作,歷時35小時,宣告順利結束。為確保該項工作安全順利實現,承擔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建設任務的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從臨界試驗的準備和臨界前提條件的檢查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充分準備,采用了國際先進的數字式反應儀測量裝置,經過國家核安全局認可,確保核反應堆臨界工作安全順利進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