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0日15時28分,我國第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第四臺機組——山東海陽核電站二號機組核島筏基第一罐混凝土開始澆注,這是我國三代核電依托項目工程建設實現的又一項關鍵里程碑目標。以此為標志,我國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建設的世界上首批4臺AP1000核電機組,已經全面進入主體工程建設階段。
此次海陽核電站二號機組核島筏基第一罐混凝土澆注,采用我國在世界上率先掌握的核電站大體積混凝土一次性整體澆注技術,可以實現核電站核反應堆廠房基礎的一次整體成形,對于提高核電站核反應堆廠房基礎的建造質量,以及保證核電站建成后的長期安全運行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我國在世界上率先掌握核電站大體積混凝土一次性整體澆注技術,是我國在引進三代核電先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過程中攻克的一項世界性技術難題。
引進第三代先進核電AP1000技術,建設三門核電一期工程、海陽核電一期工程各2臺機組,是中美兩國在能源領域最大的高科技合作項目,是引領世界先進核電技術發展和進步的開創性行動。對于深化中美清潔能源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氣溫變暖,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調整能源結構、實施節能減排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6月21日上午,海陽核電站二號機組主體工程開工儀式舉行。山東省核電領導小組組長林廷生宣布工程正式開工。國家核電技術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王炳華,獨立董事陳肇博,副總經理孫漢虹;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丁中智,高級顧問石成梁,核電總工程師俞培根;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李定成;山東省政府副秘書長韓金峰,煙臺市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孫永春;國家核安全局李吉根處長,環境保護部上海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馮建平處長,山東核電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鳳學等領導出席開工儀式。開工儀式由山東核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余兵主持。
孫漢虹代表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在儀式上發言。他指出,自依托項目開工建設以來,在項目業主的精心組織下,在各參建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包括海陽核電站一期工程在內的三代自主化依托項目工程建設穩步推進。海陽核電站2號機組在充分吸收和借鑒依托項目前三臺機組建設經驗的基礎上,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了第一罐混凝土澆筑的準備工作。這是在三代核電自主化發展的平臺上,又一次成功地實施工程建設經驗反饋。
此前,浙江三門核電站一號機組、海陽核電站一號機組、三門核電站二號機組分別于2009年3月29日、9月24日、12月15日實現主體工程全面開工建設的關鍵里程碑目標。目前,我國第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安全、質量和進度都處于全面受控狀態。
為確保海陽核電站二號機組第一罐混凝土澆注取得成功,“國家核電”海陽核電現場管理機構(SPMO)做了充分的前期準備。提前編制了第一罐混凝土澆注前先決條件檢查清單,對設計文件、施工方案、人員機具、材料設備以及現場條件逐一進行跟蹤落實;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多次現場操作模擬演練和應急模擬演練,充分保證各個環節配合溝通順暢;積極進行混凝土生產和澆注的現場組織、管理、協調,確保了混凝土生產、供應的連續性、穩定性以及澆注的有序性、可靠性,對質量進行嚴格把關;制定了周密的應急措施,確保整個澆注過程的安全生產始終處于可控狀態。
引進世界先進技術,統一技術路線,高起點推進中國核電自主化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實施我國能源結構調整而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在中國建設的世界上首批4臺AP1000先進核電機組,承載著消化、吸收我國引進的世界上最先進的第三代核電技術,推進中國三代核電自主化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核電強國的國家使命和歷史重任。
核電專家表示,作為目前世界最先進、最安全的核電技術之一,AP1000創造性地使用“非能動安全”設計理念,把預防和緩解嚴重事故作為設計基準,簡化了系統和設備,縮短了建造周期,延長了設計壽命,提高了機組可利用率,創新性更強,安全性更高,經濟性更好。
我國將通過第三代核電AP1000自主化依托項目的建設,掌握第三代核電的工程設計和設備制造技術,建立健全我國核電技術標準體系,形成批量化建設第三代核電AP1000機組的能力,同時通過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再創新,形成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先進核電技術品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