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下游需求出現減弱跡象,紡織企業觀望心理加重,國內棉花現貨成交清淡,價格漲勢趨緩。國內棉市調控政策落實在即,涉棉企業避險心理增強,7月初國內棉價出現止漲局面,價格在高位上盤整。7月2日,代表內地標準級棉均價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為18291元/噸,較上周上漲200元/噸,漲幅1.1%,比上周縮小0.3個百分點;鄭州棉花期貨7月合約結算價18755元/噸,較上周上漲165元/噸,漲幅0.9%;北京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電子撮合交易7月合同均價18978元/噸,較上周上漲40元/噸,漲幅0.2%;合肥國家棉花交易中心電子撮合交易7月合同結算價18210元/噸,較上周上漲60元/噸,漲幅0.3%。我們初步分析,在拋儲政策進一步明朗后,國內棉價有望下調,從而實現新舊棉花年度價格的順利過渡。
據美國諮商會最新數據,6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52.9,結束了連續三個月上升的局面;美國勞工部數據,6月份非農就業人數今年來首次下降,失業率9.5%,仍處較高水平。市場擔憂美國經濟復蘇前景,對未來大宗商品需求缺乏信心,美元指數下跌1.1%,CRB指數回落4.2%。據美國農業部實播面積報告,2010年美棉種植面積6627.2萬畝,同比增長19%,為2006年以來最高水平,目前長勢理想,新棉豐產有望。以上因素促使國際棉價出現下跌:7月2日,ICE棉花期貨7月合約結算價81.64美分/磅,較上周下跌3.08美分/磅,跌幅3.6%;代表進口棉中國主港到岸均價的國際棉花指數(M)為91.37美分/磅,較上周下跌1.74美分/磅,跌幅1.9%。按1%關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5969元/噸(以6.7720匯率計算),低于國內市場價格2322元/噸,價差較上周擴大538元/噸;按滑準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6384元/噸,低于國內市場1907元/噸,價差較上周擴大534元/噸。
國內棉區棉花長勢方面,近期我國各主要產棉區天氣良好,氣溫較高,利于棉花生長,病蟲害總體較輕。黃河流域棉區局部出現降雨,棉田旱情有所緩解;長江中下游流域棉區天氣晴好,棉花長勢恢復較快;西北內陸棉區個別地方遭遇冰雹等災害,棉花受損較重。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