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華電要建成1000萬千瓦分布式能源。”近日,華電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宣布,通過建設和運行廣州大學城分布式能源項目,華電率先捕捉到分布式能源——這一新興能源產業的先機?!傲咙c工程”要變為“規模效益”,華電新能源公司正在加緊北京、天津,江浙沿海等經濟發達、能源品質要求高的大中城市以及江西、四川等天然氣供應有保障的內陸地區積極布點,為今后的發展夯實基礎。
截至2010年6月,該公司已簽訂分布式能源項目開發協議10項,容量138萬千瓦。
對高品質能源的迫切需求
華電新能源公司計劃投資部主任吳韶華在江蘇發現了分布式能源的新需求,某知名跨國公司在江蘇建廠時,對當地的能源效率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遠高于火電廠的能源利用率。由此,又一個分布式能源項目正在謀劃中。
節能減排的壓力不斷增強,能源的高效利用成為世界范圍內的共同追求,以節能高效為標志的分布式能源發展空間在迅速擴大。
目前的分布式能源主要以天然氣為一次能源,通過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發電,利用發電后的尾部煙氣余熱、汽輪機排汽余熱生產高溫熱媒水,用于制備生活熱水和空調冷凍水。其用能方式是利用高品位能量發電、低品位能量繼續發電和供熱(供冷),實現了優質能源的梯級合理綜合利用,整個系統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可達60%~90%,遠高于常規燃煤機組40%左右的能源利用率。
另外,由于其貼近用戶進行能量轉換,不需要遠距離輸送,避免了遠距離送電帶來的輸變電損失以及供熱損失,同時節省了輸配線路的投資成本(其約占電力成本的30%以上)和相關的前期、建設和運營費用。2009年,我國輸電線路損失率約6.4%,全年線損達2059億千瓦時。可見分布式能源優勢之所在。
“小”能源發揮大作用
分布式能源裝機容量雖“小”,但能夠大幅提高能源利用率,保障供電安全性,實現按需供能以及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因此,正成為全球電力行業和能源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分布式能源供能可靠性高、是能源安全的必要保證”,吳韶華說。
目前,國內供電系統是以大機組、大電網、高電壓為主要特征的集中式單一供電系統,在電網中一點故障所產生的擾動都可能對整個電網造成較大影響。分布式能源由于其啟動靈活,直接面對能源用戶,在出現突發事件時可以確保安全供電,減緩了電力供應對集中供能系統的過分依賴。
同時,分布式能源的建設還在電網調峰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一是由于其供電、供熱、供冷的特性,對緩解電網調節起到積極作用;二是天然氣年負荷的穩定性,對于調節天然氣的年負荷也具有積極的作用。
分布式能源的環保效益更是明顯。目前的分布式能源二氧化硫和固體廢棄物排放幾乎為零,與普通燃煤機組相比,二氧化碳減少60%以上,氮氧化物減少80%,占地面積與耗水量減少60%以上。以廣州大學城分布式能源站為例,氮氧化物排放與同規模常規燃煤發電廠相比減少了80%,與燃氣電廠的國家排放標準相比減少了36%,二氧化碳排放與同規模常規燃煤發電廠相比減少了70%。
分布式能源系統更加有利于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推廣。分布式能源系統有能源多樣化特點,以天然氣、煤層氣或沼氣為燃料的燃氣輪機、內燃機、微型氣輪機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以天然氣、氫氣為燃料的燃料電池發電、生物質能發電、小型風力發電等都可以在分布式能源系統中推廣利用,分布式能源系統的發展,也可以促進這些發電方式獲得廣泛的關注,并在某些方面獲得巨大進展。
“當前,由于一次能源逐漸短缺,環境壓力越來越大,追求高效、低碳、清潔利用能源是當今及未來的必然趨勢。特別是在我國發展分布式能源,對于調整我國的能源結構、保證能源安全、改善環境狀況具有特殊的意義。” 吳韶華認為。
國家規劃1000個項目
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全國能源會議上,國家能源局提出了“到2011年擬建設1000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示范項目,到2020年裝機規模達到5000萬千瓦(占當年電力總裝機容量的4%左右)”的分布式能源初步發展規劃。
可以預測,在能源結構調整中,分布式能源系統將成為未來能源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發展分布式能源,必將是我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實現能源集約化發展、保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另得知,7月8-10日的“2010中國分布式能源研討會”上傳出消息,國家電網公司已制定出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技術規定初稿,并正在上報國家能源局。一旦通過審批,規定將突破長期困擾分布式能源的并網技術障礙,成為國家標準指導分布式能源行業發展。
正如中國城市燃氣協會會長王天錫在會上所說:“我國對分布式能源的研究,正從過去的理論階段進入實施階段?!?BR>
國家規劃明確,政策路線逐漸清晰,分布式能源發展時機日益成熟。華電年中工作報告中明確表示:分布式能源是結構調整的亮點項目,裝機規模雖小,但經濟效益很好,而且符合國家環保政策和智能電網發展趨勢,要抓住發展先機,積極促進分布式能源的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