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22點40分,秦山二核3號機組在專業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反應堆安全達到首次臨界狀態。核反應堆首次成功達到臨界,是核電工程建設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的成功為下一步機組的并網發電和商業運行創造了條件。
反應堆臨界如同人的心臟起搏。臨界后,作為反應堆的心臟——堆芯將開始持續“跳動”,這標志著機組的整體系統、設備的調試基本完成,機組進入熱備用運行狀態。接下來,在完成一系列相關試驗后,機組將進行首次汽輪機的帶核沖轉與并網工作。
秦山二期核電站是我國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運行的,國內首臺國產化60萬千瓦商用核電機組。而在秦山二核擴建工程3、4號機組建設中,進行了包括10項重大設計在內共1100多項設計改進,設備國產化率由1、2號機組的55%提高到70%,工期也由72個月縮短為60個月。3號機組的臨界,再次證明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CNP600核電技術的成熟性和安全性,為CNP600核電站的批量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秦山二核3、4號機組計劃分別于2011年初和2012年初投入商業運行,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將成為中核集團旗下首家邁入群堆管理的核電企業。這一模式不僅對于秦山二核具有現實的意義,而且對于整個集團戰略目標的實現也具有長遠意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