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烏石化對我的幫扶,我現在還住在泥塊堆成的破屋里呢。”7月26日,喀什疏勒縣英爾力克鄉罕南力克鎮十六村的海古麗·烏斯滿如此表達了她對中國石油烏魯木齊石化公司的感激之情。
海古麗·烏斯滿只是烏石化萬千扶助者之一。這個公司在加快企業建設與發展的同時,把扶貧幫困、履行社會責任變為自覺的行動,1995年到目前,已累計投入近千萬元用于扶貧工作,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多次獲得集團公司“扶貧幫困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1994年國務院出臺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烏石化承擔起新疆部分貧困地區的定點幫扶任務。公司成立了專門機構,實行定點扶貧,受到邊疆廣大農牧民的擁護,也受到國家扶貧辦和各級地方政府的肯定和表彰。
15年來,烏石化的扶貧點遍及新疆南北,包括柯坪、疏勒、皮山、洛甫、木壘、福海、托里和清河8個縣。公司選派數十名掛職干部,投入大量資金,幫助貧困鄉鎮建設抗震安居工程、鄉鎮衛生院、希望小學、電站、保鮮庫、機井和雙語幼兒園等設施,改善了農牧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在物質扶貧的同時,烏石化還通過調訓和委培等方式,實施人才扶貧。公司先后組織18名鄉鎮干部和5名縣級干部前往內地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和農牧業實用技術,并對幫扶縣的27名醫務人員進行技術培訓,為當地經濟發展和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提供了人才保障。
喀什地區疏勒縣阿拉甫鄉雖然土地面積多,但因為多年的干旱缺水,這個鄉的土壤也變得越來越貧瘠。農民們不僅播種后沒有水澆地,而且連喝的水也成了難題。烏石化援助了45萬多元,為阿拉甫鄉打了兩眼深水井,修建了一段防滲渠,解決了當地農民的吃水難問題。疏勒縣扶貧辦的同志說:“自從推廣打井灌溉技術和防滲渠以后,阿拉甫鄉的耕地面積比原來增加了600萬平方米,達到現在的2000萬平方米。除了種小麥以外,鄉里還耕種了467萬平方米玉米地。現在,全鄉的機井增加到14眼,灌溉著萬畝農田,小麥畝產達到了350公斤,成了全縣有名的小麥高產鄉。”
烏石化黨委書記劉繼遠說:“作為中央駐新疆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于密切黨群關系,維護社會穩定、邊疆安全和民族團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將一如既往做好這一工作,為邊疆地區的發展和穩定做出更大貢獻。”
圖為烏石化向新疆木壘縣大石頭鄉捐贈化肥50噸。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