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能陽邏電廠嚴防死守筑牢安全“堤壩”
華能陽邏電廠嚴防死守筑牢安全“堤壩”

文章來源:中國華能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0-07-30
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入汛以來,湖北省降雨天氣持續不斷。當前,受強降雨和上游來水影響,省內江河湖庫水位急劇上漲,長江急流湍涌,濁浪騰翻,防汛形勢十分嚴峻,7月23日,溫家寶總理來到武漢檢查指導防汛抗洪工作,26日湖北省防汛應急響應級別由Ⅲ級提升為Ⅱ級。根據武漢市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報:長江漢口站水位預計28日將達到30.5米,這將是1998年以來的最高水位,居歷史第二位。
華能陽邏電廠緊鄰長江,防汛工作至關重要,全廠干部職工認真貫徹華能集團和股份公司迎峰度夏、防洪渡汛工作精神,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攻堅克難的精神,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工作方針,早部署,多舉措,抓落實,提高警惕,高度戒備,克服了連續暴雨惡劣天氣、鐵路塌方等困難,日夜奮戰在防汛抗洪搶險保電第一線,取得了防汛搶險的階段性勝利,展示了華能職工不畏艱難、頑強拼搏、連續作戰的精神風貌,彰顯了央企勇于履職的企業風范。
未雨綢繆 組織保障得力
根據氣象信息,長江中游在汛期將處于主要多雨帶,湖北省長江段可能出現較緊張的防洪態勢。為此,華能陽邏電廠領導班子5月中旬召開迎峰度夏、防洪渡汛工作會議,向全廠干部職工發出了防大汛、抗大洪的號召,要求黨員干部牢固樹立防大汛抗大洪的思想,把防汛壓力想得更嚴重些,把搶險難度想得更復雜些,從好處著想,從最壞處準備,迅速打響抗洪搶險攻堅戰。成立了防洪渡汛指揮部,由張國平廠長任總指揮,分管生產的梅緒文副廠長任常務副總指揮,防洪渡汛保安全工作小組辦公室設在安保部,成立了聯合搶險突擊隊,即時進入緊急狀態,隨時聽候調遣。
實戰演練 行動有序有效
為有效應對持續雨天的考驗,進一步做好防洪渡汛工作,結合六月份“安全生產活動月”,陽邏電廠組織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實戰、模擬防汛演練,配合華中網調進行了迎峰度夏全國聯合反事故演習。通過這些演練,職工隊伍得到了鍛煉,事故應急處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嚴陣以待 生產秩序井然
22.5米,23米,23.7米,24米……
7月初以來,江邊泵站長江水位不斷上漲,泵站全體人員積極行動起來,按照防洪渡汛方案的要求,提高警惕性,加強了值班工作和設備巡查,做到水位記錄準確,定期調試防汛設備,做好滲漏點的記錄和整治。當前長江水位24.60米,江邊泵站排污口已被淹沒,已進于防汛臨戰階段,運行部24小時嚴密監控,嚴格執行防洪應急預案,做好戰勝預計比98年更大的洪水的準備。同時拓展煤源,確保燃料供應,保持庫存維持在三十萬噸左右,確保了防汛期間電煤供應不受影響。
眾志成城 譜寫抗擊塌方贊歌
7月份以來,受連續強降雨天氣影響,華能陽邏電廠鐵路專用線多處發生險情。華能陽邏電廠廠長、防汛總指揮張國平同志多次深入現場,指導鐵路沿線防汛搶險工作,對鐵路搶險和路堤防塌方工作提出了“嚴防死守、確保暢通”的要求。
7月11日下午16時10分,K2+852—K2+872發生塌方,根據記錄,50分鐘前該處曾通過一列重車,當時未發生塌方。災情就是命令,搶險就是責任。接報后,鐵路公司負責人、共產黨員門瑞生、高建中同志立即組織人員趕往事發現場,并及時啟動防汛搶險預案,在第一時間對該區間進行了封鎖,副廠長、共產黨員余躍才同志當晚出差回漢,便直接從機場趕赴事發現場指導搶險工作。暴雨還在瓢潑似的往下落,在搶險領導小組統一指揮下,鐵路公司搶險突擊隊立刻撲向塌方險段,起道的起道,搗固的搗固,扛沙袋的扛沙袋,一切搶險工作都按照預訂方案分工協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經過近6小時的艱苦奮戰,終于修復了塌方險段,煤車可以限速安全通過了。這個時候時間已經指向夜里11點多了,鐵路公司干部職工全身濕透,饑腸轆轆,但是他們望著暢通了的線路,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微笑。
7月13日12時35分,大暴雨。巡道員吳世平同志巡視到K2+650米處時,發現該處線路異常,立即報告值守人員,得知此時有列車從灄口站開來,情況十萬火急,他迅速向列車開來方向奔跑并用紅旗發出停車信號,當班列車司機王江斌,乘務班副班長、廠“四優”共產黨員張桂生同志立即采取緊急停車措施。列車停穩后,距塌方處僅30米。此時,線路下沉約15毫米,路間已嚴重外漲。張桂生同志下車查看后,嚇出一身冷汗。由于吳世平同志處理及時果斷,有效防止了一起列車顛覆的重大行車事故。
華能陽邏電廠接險情報告后,副廠長余躍才、經理門瑞生等領導干部及時趕到現場,組織人員做好搶險的準備工作。搶險突擊隊到達后,立即開展搶險工作。滂沱大雨不停地傾瀉,雨衣、雨鞋根本起不了作用,很多人脫掉雨衣,光著赤腳,冒著暴雨,拼著命干。一鏟、兩鏟,一袋、兩袋……裝的裝、扛的扛,大家甩開膀子大干,汗水雨水濕透了全身全然不顧,齊心協力,爭先恐后,爭分奪秒,經過四個多小時的奮戰,險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線路于下午16時48分恢復通車,電廠一列因險情攔停的41節重車拉響風笛,向列車的終點站緩緩駛去,所有現場的搶險人員發出了勝利的歡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