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31日,西南油氣田6年間共有140口氣井成功應用井下節流器,撬動了提高單井建設速度、降低井站運行能耗的杠桿。
“井下節流器是井下節流技術的載體。”西南油氣田公司高級工程師謝南星介紹,“應用井下節流技術的氣井,地面采氣設備沒有水套爐等地面加熱裝置,生產過程中燃料氣零消耗,氣井投產平均周期由30多天縮短為約7天,為實現井場無人值守提供了可能。”
節流指按照配產計劃調節流量。傳統的地面節流是在采氣樹上安裝節流裝置,輔之以加熱、分離、集輸工藝。井下節流則是在油管柱的適當位置安裝節流器,充分利用地溫對節流后的天然氣流加熱,既節流降壓,又防止水合物生成。
四川油氣田對井下節流技術的研究始于上世紀80年代。2007年,井下節流器成功應用在西南油氣田公司磨溪氣田10多口高壓氣井,之后,在須家河組規模效益開發攻堅戰中大力推廣這項技術。
廣安氣田是攻堅戰的第一個主戰場,因而成為西南油氣田公司第一個普遍應用井下節流新技術的氣田,寫下了“井站無人值守、無水套爐、無分離器、無自耗氣”新篇章,實現了快速建產快速投產,采氣操作成本降低約1/3。
去年11月,西南油氣田公司研制的抗硫井下節流器首次應用于中含硫氣井——磨004-H8井,目前已有7口含硫氣井應用該項技術。有關科技人員稱,抗硫井下節流器拓展了井下節流技術的應用范圍,對進一步降低西南油氣田工程造價能耗、提高建設速度效益有著重要作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