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該怎么賣?
10多年前,靠著國家政策性壟斷經營,作為國有外貿公司的中化集團一船一船賣化肥,“那時候我們只要坐著等,客戶就會上門。”中化集團總裁劉德樹說。
如今,中化集團在全國26個省的主要農業縣,設立了2000多家鄉鎮、村級化肥銷售店,“我們必須深入田間地頭,走村串巷,一袋一袋地推銷?!痹诖嘶A上,一種新興的內資營銷模式又在探索中誕生,今年6月18日,中化肥美特農資超市山東平度店開業,直接面向農戶提供產品銷售及農技、金融、配送和信息等服務,推動我國農資流通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從“一船一船”到“一袋一袋”,化肥經營模式變化的背后,反映的是一個老外貿企業脫胎換骨般的轉型歷程。
中化集團歷史上是一個以石油、化肥等大商品壟斷經營和進出口權為基礎的專業外貿公司。在計劃經濟的特殊背景下,進出口額多年居我國外貿企業首位,風光無限。
轉型是必須的。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進出口權逐步放開以及相關行業體制的變革,中化集團喪失了賴以生存的石油、化肥等政策性壟斷權力?!皞鹘y的進出口代理經營模式走到了窮途末路,我們必須尋求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新經營模式?!眲⒌聵湔f,“否則就是死亡”。
轉型也是痛苦的,傳統外貿企業轉型更是如此。“經營資源匱乏、產業基礎薄弱。”劉德樹坦言,“我們不能單純依靠自身的積累,也不能搞‘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型經營模式,更不能盲目‘上項目、辦實業’?!?。
那么,中化要往哪轉?基于歷史教訓和現實條件,中化經過多年探索,選擇了一種適合自己的新商業模式:立足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以市場運作和服務為杠桿,以“創新、整合、協作”為主要途徑,強化主營業務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做全球資源和市場的組織者,推動企業不斷做強做大。
沿著這條路,十多年來,中化集團加快轉型步伐,突破傳統進出口貿易模式,更加強調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延伸服務鏈條,提升經營內涵?!拔覀円谥鳡I業務領域,打造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并持續強化資源、技術、市場等產業鏈關鍵環節,建立核心競爭力。特別是要在涉及國計民生的領域,如能源、農業投入品等,發揮資源和市場組織者作用?!眲⒌聵湔f。
轉型的成效是顯著的。以化肥業務為例,在上游,中化集團與國際供應商建立了長期戰略聯盟,參控股國內14家化肥生產企業,獲得了穩定的肥料供應;在下游,建立了包括2000多家終端銷售網點、覆蓋全國主要農產區的營銷服務網絡,讓農民用上“放心肥”、“高效肥”。目前中化每年銷售化肥約1600萬噸,占國內市場的18%。
不僅化肥業務,依靠突出的全球資源組織和市場運作能力,帶動能源、農業投入品、化工產業向上下游延伸,在產業鏈關鍵環節建立獨特的競爭優勢,使中化在失去壟斷資源之后,主營業務不僅沒有出現大的滑坡,反而實現了更具持續性的增長。數據顯示,從1999年到2009年,中化集團年均利潤增長率達25%,在經營規模上仍然保持了全球500強的地位。作為一個市場化的企業,中化集團的經營規模、利潤等指標在中央企業中居于前列,在中央商貿企業中多年處于首位。自國資委對中央企業實行經營業績考核以來,中化集團已連續六年被評為A級。
從2009年開始,中化集團又開始了新一輪創業,以加快提升企業的產業地位。“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和技術為支撐,以精益管理為保障,以國際化為特色,探索中化特色的產業發展道路”,這是劉徳樹為中化設計的新商業路徑。
專題鏈接:中央企業第二任期考核優秀企業專題報道——中國中化集團公司 中央企業第二任期考核優秀企業專題報道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