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22日當周,皮棉上市量仍然有限,而央行加息一度令國內棉價承壓,國內棉價漲幅縮小,部分棉農惜售心理松動,籽棉上市量增多,籽棉收購市場略有降溫。10月22日,內地標準級棉均價25436元/噸,較上周上漲1284元/噸,漲幅5.3%,較上周縮小1.8個百分點。鄭州棉花期貨11月合約結算價26610元/噸,較上周上漲515元/噸,漲幅2.0%,較上周縮小10個百分點。北京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電子撮合交易11月合同均價26516元/噸,較上周上漲672元/噸,漲幅2.6%,較上周縮小10.3個百分點。合肥國家棉花交易中心電子撮合交易11月合同結算價25860元/噸,較上周上漲1050元/噸,漲幅4.2%,較上周縮小6.3個百分點。10月22日,內地3級籽棉收購均價5.74元/斤,較上周上漲0.23元/斤,漲幅4.2%,折皮棉成本24288元/噸,上漲932元/噸,漲幅4.0%,較上周縮小2.7個百分點;新疆3級籽棉收購均價5.78元/斤,上漲0.13元/斤,漲幅2.3%,折皮棉成本24337元/噸,上漲576元/噸,漲幅2.4%,較上周縮小1.7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21日公布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3.6%,環比上漲0.6%,繼7月、8月份之后再創新高,防通脹、穩定銀行儲蓄成為重要目標。盡管央行已啟用加息工具,但部分發達經濟體實施第二輪定量寬松貨幣政策,全球流動性充裕有利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從棉花市場的供給方面來看,目前國內皮棉上市量有所增加,但仍難成規模,加之近期國內大范圍降溫,市場對新棉產量和質量預期進一步悲觀。同時,100萬噸國儲棉投放工作已經結束,在新棉規模上市之前,國內供給依然偏緊。需求方面,據國家統計局統計,9月份衣著類PPI同比上漲4.3%,較上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較上月提高0.1個百分點;服裝類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6.7%,較上年同期加快7.6個百分點,較上月加快4.6個百分點;2010年1-8月我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2.4%,比上年同期提高40.1個百分點。因此,盡管我國紡織行業承受著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等方面的壓力,但內銷仍保持良好勢頭,紡織企業承受高棉價能力較往年有所增強。綜上所述,基于相對有利的外部環境和基本面支撐,在新棉上市形成規模有效供應前,預計國內棉價仍將維持一段時間的高位運行態勢,但由于市場炒作的因素較大,棉價高位震蕩的可能性較大。
國際棉價方面,盡管中國加息引發國際棉價波動,但棉市基本面仍然穩固。全球紡織廠采購活躍,加之即期可供進口現貨不多,國際棉價繼續上漲。10月22日,ICE棉花期貨12月合約結算價119. 71美分/磅,較上周上漲9.84美分/磅,漲幅9.0%;進口棉中國主港到岸均價(M)為138.33美分/磅,較上周上漲4.92美分/磅,漲幅3.7%。按1%關稅計算,折人民幣到廠價23636元/噸(以6.6759匯率計算),低于國內市場1800元/噸,價差較上周擴大370元/噸;按滑準稅計算,折人民幣到廠價23975元/噸,低于國內市場1461元/噸,價差擴大379元/噸。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