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7日,世界氣候大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拉開帷幕,聚焦綠色環保,熱議清潔發展。與之相映成輝的是,在遙遠的東方,一股引人注目的 “新能源”颶風驟然吹起……
12月10日,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五的風力發電領軍企業——龍源電力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募集資金總額約177億元人民幣,總市值進入世界風電企業前三名,成為當年全球集資額排行第八大IPO,1999年以來全球第二大可再生能源企業IPO。
為什么龍源颶風席卷國際資本市場,獲得如此熱烈的追捧?
除了風電自身的魅力,不得不說的當是龍源公司的控股者——中國國電集團公司風電發展的“獨門秘籍”。對此,中國國電總經理朱永芃曾做如是總結:一是確立了“以大力發展新能源引領企業轉型”的發展戰略,始終堅定不移地把發展風電放在重要位置;二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在資金和企業經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投資堅決向新能源傾斜;三是實施精細化管理,形成了一支成熟的專業人才隊伍,打造了十大風電技術服務支持系統,具備了綜合全面的風電開發運營能力。
正是有了這些“制勝法寶”,中國國電在風電發展方面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
2009年底,中國國電風電裝機容量達534.52萬千瓦,當年發電量70.27億千瓦時,利潤12.8億元,中國國電以占全國24.32%的風電裝機,實現了全國26.1%的電量,全國33%的利潤。這些電量與火電相比,相當于節約標煤267萬噸,節水217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03萬噸,二氧化硫4.2萬噸。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風電企業,龍源搶得了先機,在發展規模、管理運營、經營效益、資源儲備等方面均處于亞洲領先地位,且擁有世界首個海上(潮間帶)試驗風電場——江蘇如東風電場。龍源所屬風電場2009年每千瓦造價較國內平均水平低10%,利用小時數高22%,其規模化、專業化的風電運營模式使龍源風電成為我國風電產業的“金字招牌”。
實際上,龍源風電成功上市具有多重意義。在國家層面,通過國際資本對龍源風電的認可,印證了國家戰略決策的正確性,提升了我國新能源產業的國際形象。而對于企業,一方面意味著要不辱使命,緊抓機遇;一方面以新能源概念直接融資,也可以有效改善企業的經營狀況。因此,在彰顯國電集團力促我國節能減排承諾實現的央企風范的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國電加快新能源發展的勇氣與魄力。
國電集團在加快風電發展的同時,也大力推動其他新能源產業的建設開發。其中,水電開發為國電清潔能源產業發展也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國電集團已在大渡河流域爭取到14座電站總裝機1748萬千瓦的開發權,擁有龔嘴、銅街子兩座投運電站,瀑布溝(已投產240萬千瓦)、深溪溝(已投產16.5萬千瓦)兩座在建電站,兩電站將分別于今年底和明年全面投運。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擁有水電資源679萬千瓦,在運水電裝機87萬千瓦。在云南省完成了沖江河(擴容)、螺絲灣、吉沙等多個中小水電站的建設。國電集團目前水電裝機規模達799萬千瓦,年底將突破1000萬千瓦。
此外,國電集團還在積極開發建設潮汐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發電等項目,國電首個光伏電站——平羅光伏電站一期1000千瓦工程已于2010年7月底成功并網發電。截至2010年6月底,國電集團發電裝機容量中可再生能源已占15.86%。
憑著對清潔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堅持,國電集團正在新能源發展的征程上闊步前行。按照國電集團的總體目標,到2015年,水電、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電裝機容量超過30%;到2020年,將占40%以上,屆時,新能源產業將形成規模,能源結構將全面優化。
專題鏈接:
中央企業第二任期考核優秀企業專題報道——中國國電集團公司
中央企業第二任期考核優秀企業專題報道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