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C919大型客機后機身部段后段樣件順利下線,并通過驗收。作為該部段的供應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三院306所為國產(chǎn)大飛機交出了第一份滿意答卷。自此,后機身部段后段的研制將進入最后的詳細設計階段。
據(jù)了解,C919大型客機是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中短程商用干線飛機,可載156名~168名乘客。后機身部段后段是C919大型客機七大部段之一,它的主體采用先進的復合材料代替金屬材料,可滿足大型客機自重輕、強度大、抗腐蝕、抗疲勞等要求。
我國復合材料方面專家曾表示,復合材料技術已經(jīng)躍升為大飛機三大關鍵技術之一。今年9月12日,溫家寶總理視察中國航天科工三院時也指出:“大飛機復合材料雖然小,卻是最難的。”因此,C919大型客機復合材料后機身部段后段順利下線,標志著大飛機研制在關鍵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國航天科工領導表示,C919大型客機后機身部段后段樣件的順利下線,是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講話精神、堅持“科技強軍、航天報國”企業(yè)使命的具體體現(xiàn)。對于中國航天科工而言,參與國產(chǎn)大飛機項目既是挑戰(zhàn),也是一次重大機遇。研制人員要繼續(xù)加大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攻關力度,全力以赴做好所承擔的大飛機后續(xù)研制工作。
中國商飛公司領導對中國航天科工在大飛機研制項目中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并表示后機身部段后段樣件的研制成功不僅驗證了相關的工程設計及制造工藝方案,還為C919大型客機復合材料后機身設計、制造、應用和適航審查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為后續(xù)開展各項試驗驗證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據(jù)悉,研制后機身部段后段樣件,是為了對C919大型客機后機身的制造工藝、裝配工藝和設計理念進行摸底,對復合材料后機身新結構設計進行技術驗證,從而掌握復合材料機體結構的設計方法及相關技術,為C919大型客機的正式研制奠定基礎。
在C919大型客機項目中,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06所共承擔著翼梢小翼、副翼、擾流板和后機身尾椎四個工作包的研制任務。2009年5月,作為航天領域唯一的大飛機機體結構供應商,三院與中國商飛簽署理解備忘錄,正式建立了“主制造商-供應商”的合作關系。
C919大型客機計劃2010年完成初步設計,2012年完成詳細設計,2014年實現(xiàn)首飛,2016年完成適航取證并投放市場。在第八屆珠海航展期間,C919大型客機已經(jīng)取得了首批客戶和訂單。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