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五”即將收官之時,繼12月24日鐵產量率先達到3000萬噸后,12月29日,鞍鋼集團公司鋼產量也突破了3000萬噸大關。這一凝聚著鞍鋼和攀鋼職工智慧與汗水的沉甸甸的數據,標志著重組后的鞍鋼集團規模優勢凸顯,鞍鋼集團這艘“鋼鐵航母”將以新的姿態昂首闊步跨入“十二五”。
鐵、鋼年產量雙超3000萬噸,是鞍鋼、攀鋼開啟齊心協力建設特大型跨國集團嶄新航程所結出的碩果,印證了鞍攀一家人一條心。無論是地處東北的鞍鋼,還是位于西南的攀鋼,廣大干部職工以重組大局為重,立足本崗位,以一流工作業績支持重組整合。一年來鞍鋼、攀鋼攜手共進,共同克服了上游原燃料價格持續上漲、下游鋼材價格低迷、企業生產成本增加等諸多不利因素,使重組后的鞍鋼集團公司在資產規模、品種規模和經營規模等方面的優勢都得到了跨越式提升。
鐵、鋼雙超3000萬噸,是鞍鋼集團深入推進“四個轉變”的成果。在“四個轉變”發展戰略指引下,鞍鋼集團以全球視野和戰略角度重新審視和定位企業發展。隨著今年鞍鋼與攀鋼成功重組、鲅魚圈新區實現達產、鞍凌公司建成投產、西昌基地加快建設、莆田項目開工建設,鞍鋼集團公司的資源優勢、規模優勢、協同優勢得到顯著提升,跨區域、多基地、國際化的發展格局更加完善。鞍鋼集團成為國內布局完善、最具有資源優勢的鋼鐵企業。
鐵、鋼雙超3000萬噸,是踐行低碳發展、綠色發展的結果。低碳戰略是鞍鋼集團公司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入職工生產生活各個環節。“十一五”以來,鞍鋼集團公司節能319萬噸標準煤,提前完成“十一五”節能目標。今年前11個月,鞍鋼集團公司實現節能45.5萬噸標準煤、節水1079萬噸;COD、煙粉塵、二氧化硫排放同比分別下降6.8%、19.8%、22.6%。鞍鋼被國家列為首批“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試點示范企業,燒結機余熱發電等50多個重點項目全面實施,西區一號燒結機煙氣脫硫裝置熱負荷試車成功,創造了良好的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攀鋼釩5-6號焦爐干熄焦工程建成投產,燒結系統技術改造二期、利用余熱余能發電二期等工程穩步推進。在能源消耗大幅降低的同時,企業銷售收入大幅攀升,全集團今年銷售收入將達1480億元,進入世界500強,鞍鋼第六次黨代會確立的“兩步跨越”奮斗目標圓滿實現。
核心技術提升了鐵、鋼雙超3000萬噸的含金量,高端產品成為3000萬噸鋼的核心支柱。鞍鋼集團產量規模的高速增長,并不是簡單的數量的疊加,而是在資源合理配置、品種質量提高、產品結構改善、自主品牌優勢凸顯協同發展的前提下實現的,全集團核心競爭力大大增強。今年以來,鞍鋼集團公司開發新產品666萬噸,新產品比例高達28.9%;成功開發時速380公里高速重軌,為我國的高鐵事業騰飛提供了支撐。鞍鋼成功生產替代進口的核島關鍵設備試驗用鋼,鍛造出先進核電站主要管道鍛件,促進了我國第三代核電技術自主化和關鍵設備國產化。鞍鋼汽車板等高附加值產品銷量同比提高34.9個百分點。攀鋼高品質齒輪鋼、煉油行業換熱器用鎳基合金等新產品實現穩定批量生產。釩制品達到2.34萬噸,鈦白粉6.3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4.9%和6.9%,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同時,今年前11個月,鞍鋼集團公司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行業和省級科技進步獎29項;獲得國家受理專利1069件、國家授權專利589件、國外專利授權4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